艾自由:我眼中的李新春和他的《红高粱》

标签:
报刊龙虎榜旗帜图文艾自由 |
分类: 自由评论 |
在我国民间文学、报刊界,说起李新春,不得不说起《红高粱》;说起《红高粱》,不得不说起李新春。这在我国民间文学、报刊界是个有趣的文化现象。
李新春于2002年8月创办、主编《红高粱》,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基本是一年一个台阶,现已形成具有“乡土品味.精品意识.百家争鸣.雅俗共赏”的乡土文学民间名刊,受到全国各地乡土文学名家和广大文学爱好者的瞩目和好评。
从创刊之日起,李新春在图文选稿上就突出精品意识,树立起“用一流的乡土文学文稿,打造一流乡土文学杂志”的理念,在已刊发的图文作品中,绝大多数均融文艺性、可读性、趣味性为一体,让人爱不释手。偶尔碍于人情编发了熟人稍微次一些的作品,他有时总是耿耿于怀,总觉得对不起读者,也违背了自己的良心。其实大可不必,李新春没有想到的是,刊发这些作品一方面可以培养作者对《红高粱》的深厚感情,壮大红高粱队伍阵容;另一方面可以激发一些初出道的文学爱好者的创作热情,说不定将来某某成了名家后会由衷地说,我的第一篇作品就是在《红高粱》上刊发的,感谢李新春,感谢《红高粱》。
只要你翻开《红高粱》杂志,《青纱帐》、《乡土绝唱》、《乡土论剑》、《乡土传奇》、《乡土名著精缩》、《乡土诗廊》、《乡土艺苑》等带着清新泥土气味和浓浓诗味的栏目跃然纸上,这是作为青年诗人李新春切实将《红高粱》打造成乡土品位名刊的具体举措。在《青纱帐》中,你可以读到香港著名诗人蔡丽双“十五的皓月,照亮着红高粱,聚天地灵气,蕴日月精华,滋长着红高粱的魅力,燃红黄土高坡,温暖拳拳的赤子心”等比比皆是的优美诗句;在《乡土绝唱》中,你可以读到楼云的《女儿国之恋》、李新春的《永远的梁祝》、邱洁的《拨浪鼓声声》等精彩之作;在《乡土论剑》中,冷月的《巧为舟楫越雷池》让我们认识了从士兵到总编的《雷池文化》江改银,刘勇的《磬香多寄情
从文题制作来看,情满于中,题自生辉。制作文章篇名及小标题重在一个“情”字。一个好的文题常为一篇文章增色添辉,使读者的兴趣骤增,不由自主地读完全文,所以人们常说:“题好一半文”。在这方面,《红高粱》杂志文题制作较有特色,文题醒目,字体多变。
从内文编排来看,稀疏得当,符合大众审美要求,所构成版面的字体、图片、线条、尾花依据内容精心设计,图文并茂,相得益彰,为版面增色不少。由于编排得当,每期尽最大容量能发表30 余篇文章 7万字左右。
短短两年时间,加入红高粱乡土文学学会的会员就有500余人。作为专门刊发会员作品的刊物,在《红高粱》杂志发表作品的会员有近200人。作为回报,《红高粱》定期分批公布入会会员名单,开辟《红高粱龙虎榜》、《红高粱群英会》等栏目,展现会员风采,推荐会员精英。凌鼎年、王天瑞、沈学印、邱洁、艾自由、靖华、鲁川等一大批文学名家新秀,在红高粱的旗帜下各展风采。一方面,这与李新春本身是个文学多面手,社交能力较广,在文学报刊杂志圈内圈外颇有声名、颇有人缘有相当大的关系。《红高粱》显然就是李新春一手栽培的可口又营养的“鲜果”,不吸引人那才怪呢!
(原载《作家报》 2004年12月31日第4版,收入2009年2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李新春文集《醉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