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文艺的居所 作品的摇篮——昭通文学艺术家创作中心简介
(2013-11-26 15:01:39)
标签:
转载 |
分类: 自由转载 |
文艺的居所 作品的摇篮
——昭通文学艺术家创作中心简介
一、缘由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云南逐步崛起并形成了一个默默耕耘、勤奋创作的作家群体,他们植根于昭通深厚的文化土壤中,坚持不懈地从事文学创作活动并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昭通作家近年来先后在《当代》、《人民文学》、《十月》、《大家》、《中国作家》、《诗刊》等数十种全国刊物上发表作品百多万字,并有多篇作品被《中国中篇小说精选》、《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作品与争鸣》等刊物多次转载,出版了多部长篇小说和一批小说、散文、诗歌集,产生了如《好大一对羊》等大批具有强烈忧患意识、使命感和责任感的艺术精品,涌现出了宋家宏、樊忠慰、雷平阳、曾令云、夏天敏、潘灵等一些有影响的作家、诗人,引领了一大批昭通本土文学爱好者,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昭通作家群”现象。经过20多年的拼搏努力,昭通作家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写作动力。并有夏天敏、雷平阳先后获鲁迅文学奖,李骞、黄玲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有潘灵、刘广雄等获全国的重要奖项。几届市委、市政府领导高瞻远瞩,为昭通作家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2010年,市委书记夜礼斌大胆决策,决定为昭通文艺家修建一个集创作、研讨、展示、交流为一体的地方,市委正厅级巡视员、创作中心主任曾令云不辞劳苦,于艰难中勇挑重担,昭通文学艺术家创作中心遂应运而生。
二、概况
昭通文学艺术家创作中心位于昭通城区南部,背靠飞霞凤岭,面临蜃影恩波,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创作中心占地13亩,系融合了西式建筑和传统建筑的特点修建而成的别墅式建筑。建筑面积4864平方米,创作室36套。中心大门旁塑有雕刻着市委书记夜礼斌亲手书写“文苑”两个大字的假山。有著名作家邹长铭撰、著名书法家吕世平书的《昭通文苑赋》,有著名作家曾令云策划、著名画家姜明祥设计、著名雕塑家杨远冰制作的12名中国历代文学巨匠的浮雕。主楼前有昭通著名书法家谢崇崑撰写的“有凤来仪”。院内种有桃树、梨树、桂花、樱花、梅花、牡丹等,鸟语花香,环境清幽。昭通文学艺术家创作中心为中共昭通市委办公室下属的非营利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原创作中心主任曾令云不辞劳苦,废寝忘食,昭通文学艺术家创作中心历时两年建成,并于2010年10月30日正式成立。中国作协副主席丹增,中国文联、作协书记处书记张胜友等领导及著名作家张笑天、周梅森、刘庆邦等,省人大副主任李春林、老领导梁公卿及省级有关领导参加了落成典礼。
三、职能
创作中心目前中心顾问:曾令云、陈孝宁,主任吕翼,副主任王定春。下设办公室、创作研究处、对外联络处和接待处。创作中心主要职能是:一是培训基地:每年聘请一批全国著名作家、编辑、评论家对昭通的作家、艺术家进行培训,开阔视野,扩展知识面,提高理论和写作水平;二是创作的中心:围绕制定的创作的计划,吸引有成就的作家艺术家进行创作,通过中心的扶持和推介,促进更多的精品力作产生;三是交流的窗口:扩大与国内外、省内外文学艺术家的交流合作,促进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四是展示的平台:通过召开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作品研讨会、对作品进行展示,让作家互相了解,让外界认识作家,促进文艺作品的市场化;五是接待的场所:完善服务设施,为入住的作家、艺术家提供方便、温馨、舒适的服务,让作家、艺术家宾至如归。同时设立奖项,对获得国家级、省级重要奖项的作家、作品进行表彰奖励。
四、运行
昭通文学艺术家创作中心现已成为云南省作协创作基地,云南民族大学昭通文学研究基地,同时还是昭通文学研究院、昭通书画研究院所在地。创作中心自挂牌以来,接待了省、内外有关厅、局、大学的专家组,省出版集团、昆明、曲靖、玉溪、内江、自贡、宜宾和毕节等文联、作协的领导和作家、艺术家。
2011年创作中心主要举办了首届昭通文学研讨班、首届昭通书画研讨班、首届昭通仲夏诗词研讨班、首届昭通民间艺术研讨班。来自昭通各县(区)的200多名作家、艺术家聆听了专家、学者的讲座,交流了创作经验,并对提交会议的200多篇中短篇小说、诗歌、书画作品进行讲评、修改。《当代》、《人民文学》、《十月》、《作家》、《中篇小说》、《北京文学》等全国重点刊物领导和编辑、中国作协创联部和云南省作协的领导均来此考察。中国山水书画院副院长、当代著名山水画家齐弘先生等四人也曾到此考察。
目前,创作、培训等业务工作由市文联牵头,正在组织一批文艺家进行申报,审核通过后,即入驻创作。同时,拟对全市文学艺术作进一步的盘点,在展示、研讨上下功夫,让作家艺术家进一步成长。创作中心建成以来,在为昭通作家、艺术家提供良好创作平台的同时,也为开展培训研讨和对外交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全国文学艺术界反响较好、影响力较强的文化阵地。
五、经验
创作中心的成立、发展,昭通文艺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有以下经验:
一是市委、政府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企业界的无私奉献。领导把文艺家当作宝,时刻为文艺着想,即使在艰苦的条件下,依然不计成本,无须回报,为文艺家修建创作中心,设立若干奖项,及时解决很多困难和问题,让作家轻装上阵,安心写作。同时很多企业无偿为文学艺术创作提供赞助,做出了相当的贡献,从根本上解决了文艺发展的大难题。
二是作家、艺术家自珍自爱,相互团结,交心交肺。作家艺术家相互尊重,自珍自爱,不急不躁,有极强的包容心,对别人的成就高兴,为别人的困难焦虑。互相关心,互相补台,互相礼让,互相鼓励,在作品上互相看稿,互相提意见,互相推荐,逐步形成了文学发展繁荣的良好态势。
三是领军人物的示范带头作用。著名作家曾令云老师多年来不辍创作,写出长篇小说十三部,报告文学、电影电视剧剧本近十部,以此同时,近十年里主持修建了市文联办公楼和创作中心,为文艺工作付出了极大地心血。鲁奖获得者、著名作家夏天敏老师在全国各大刊物发表数百万字的作品,获得鲁奖,成为云南获此奖的第一人。同时,他放弃了很多休息时间,给很多作者看稿,培养了一大批人。著名书画家、历史学家陈孝宁老师在自己创作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为书画院、为昭通书画也付出太多。就是因为他们的示范带头,昭通文艺才山花烂漫,人才辈出。
四是各部门通力合作,上下协调,潜心打造。目前,昭通市文联及下属各协会,昭通文学艺术家创作中心、昭阳区文联以及各县文联在文学艺术工作上都相互赶帮,创办刊物、网站,开展各种创作、研讨、展示的活动,既各有特色,又互相补充,资源共享,形成一盘棋,成果丰硕,态势逼人,一片繁荣。特别是走出昭通的一大批重要作家、艺术家,还时时不忘昭通,给予了昭通很多的支持、帮助,使昭通文艺平台更高,成果更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