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受之
王受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3,045
  • 关注人气:83,66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壳椅”故事

(2014-10-20 13:49:56)
标签:

华格纳

theshellchair

苏富比拍卖会

丹麦设计师

”中国椅“系列

分类: 时尚、家居

“壳椅”故事

        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讲丹麦设计师华格纳设计的椅子“维什邦椅子”(Wishbone Chair,编号CH24)是一把明式扶手椅,典雅流畅,好像明代圈椅,人机工学则比明式讲究,因此好看好用。华格纳最著名的设计基本都是椅子,他毕生研究座椅,并且每每有杰作出现,著名的天鹅绒椅(The Valet Chair,1943),“孔雀椅”(Peacock Chair,1947)、圈椅(The Round Chair,1949),“旗椅”(Flag Halyard Chair,1950)、转椅(Swivel Chair,1955),“椅子”(The Chair,1949),圆圈椅(Circle Chair,又叫Hoop Chair,1965–1986),“熊爸爸椅”(Papa Bear Chair,1951),“中国椅“系列(Chinese Chair,1944–1945),“牛椅”(The Ox Chair,1960),“翼椅”(The Wing Chair,1960),折椅(Folding chairs,1962),“壳椅”(The Shell Chair,1963)都是设计界中交口称颂的杰作,如果从顺序来看,维什邦椅子是战后的作品,而“壳椅”则代表了1960年代的风格了。

 

        望文生义,“壳椅”是因为形状是两片好像贝壳一样弯曲夹板构成的,与其说像贝壳,其实这两片更加像鸟的翅膀,轻盈生动,用三点成面的原理,椅子三条腿,因此坐起来更加稳,华格纳早年是做家具出身的,对家具的审美有自己很高的要求,他说一把设计得好的椅子应该从任何角度看上去都美(a chair should be beautiful from all sides and angles),华格纳喜欢用实心的木料设计家具,特别是椅子,但是也偶然有用夹板的,“壳椅”就是夹板结构,用热蒸汽定型夹板,形成坐部、靠背,上面再加上靠垫,椅子的腿也是用弯曲夹板构成,在他的众多作品中,这把椅子显得很特别,我们现在看到丹麦出品的这把椅子,是用胡桃木夹板做的,靠垫则是纺织品,用的是叫做Brick Hallingdal Fabric。这把椅子现在是丹麦设计的经典,也是现代设计史的经典代表作。

              “壳椅”故事

 

        关于华格纳设计这把“壳椅”的背景资料我最近才看到,是努德.汉森( Knud Erik Hansen)写的一篇回忆录,作者的祖父亲叫做霍格.汉森( Holger Hansen),是华格纳从1949年开始终身合作人。当时汉森自己有一个小小的家庭家具厂(Carl Hansen & Sø n),专门做 定制木家具(bespoke furniture),手工制作,在丹麦当时很受欢迎,这个公司的销售总监克里斯廷森(Kold Christensen)非常注意战后新涌现的丹麦年轻设计师,克里斯廷森特别关注华格纳,非常喜欢他的设计,但是也觉得华格纳仅仅在丹麦一个圈子内有人知道,在国际上尚无名气,战后设计的维什邦椅子虽然市场很好,并没有使得华格纳成为一个国际知晓的设计家。因此他努力通过公司的推介、参与各种设计比赛来树立华格纳的名气。而汉森的作坊也逐步成为一家专门生产知名丹麦设计品牌的企业,就叫做“卡尔.汉森父子公司”( Carl Hansen & Søn)。

 

        华格纳真正树立自己品牌的设计就是这一把1963年是“壳椅”,和以前的作品比较,“壳椅”具有未来主义的色彩,并且更加舒适,并且价格更加合理。华格纳喜欢设计椅子,到1963年前他已经设计了十几把非常优秀的椅子了,因此在这个基础上设计新的座椅,对他来说是具有挑战性的。他把材料、新技术推进到极致,在当时来说,夹板弯曲定型技术(formed laminated veneer)还是非常罕见的,用这样的技术设计的“壳椅”自然一出来就具有未来特点,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了适应新的现代建筑形成的室内空间,这把椅子能够使得建筑师、顾客有更加具有现代感的家具来配合自己的现代居室。他设计好“壳椅”之后,仅仅试验性的生产了15把样椅给销售代理看看,他当时怀着这种“设计是没有可能立即形成市场”的心态的。这个估计是对的,“壳椅”早年的确没有维什邦椅子那样出来就热的气势,但是随着市场逐步的熟悉,随着现代建筑的不断发展,这把椅子就火了。现在,“壳椅”在全球销售,特别在推崇轻松、现代的美国受欢迎,美国人给这把“壳椅”一个新昵称“笑椅”(“Smiley Chair” )。去年卡尔.汉森公司在纽约的第26届国际当代家具大展(the 26th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temporary Furniture Fair, New York)推出“马哈拉姆壳椅”项目(the Maharam Shell Chair Project)上展出用不同的木料、不同的面料做的好多把“壳椅”,很具有视觉冲击力。

                “壳椅”故事
        那说说这15把椅子,当年是因为小心翼翼才做了这么少几把,现在都成了收藏珍品,1997年在伦敦的苏富比拍卖( Sotheby’s )上,其中一把拍出2万英镑的价格。我在介绍维什邦椅子的文字中曾经特别提到:华格纳是木匠出身,这个经历对他日后的设计有决定性的影响。他早年跟著名的木匠斯塔尔博格(H. F. Stahlberg)做学徒,对木材特别有感觉,当时作家具的木匠叫做“柜子匠”(cabinetmakers),17岁满师,继续做了三年木匠,之后参军,退伍之后就到哥本哈根学习,去过技术学校,又去丹麦艺术与工艺学校(the Danish School of Arts and Crafts )和哥本哈根建筑学院(the Architectural Academy in Copenhagen)学设计,之后建立自己的木工作坊,并且在哥本哈根熟悉了家具展览协会(the Copenhagen Carpenters' Guild Furniture Exhibits)的人,和当时丹麦最著名的木匠、设计师汉森(Johannes Hansen)、博托皮丹(L. Pontoppidan)、尼尔.沃德(Niels Vodder)、雅科布.雅尔(Jacob Kjær),伊维森(A. J. Iversen),穆斯.拉斯姆森(Moos Rasmussen)和鲁道夫.拉斯姆森( Rudolf Rasmussen)等人。更重要的是他结识了当时丹麦最重要的现代建筑师,包括卡尔.克林特(Kaare Klint)、威科姆.劳利曽(Vilhelm Lauritzen),奥尔.温谢尔(Ole Wanscher)和摩根.沃特伦(Mogens Voltelen)。他受到这些人的现代设计思想和方法很大的影响,自己也逐步成了举足轻重的名设计师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