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什么都喜欢“八”,大概和汉语读音“发”字有密切的关系。因而在谈到湾区生活,我们也有一个“世界八大豪宅湾区”的说法,并且经常演绎成“成为世界富豪追求的极高生活境界和目标”,说“湾区”这个词汇因此而被沾上“金钱与智慧并得”的符号。我自己是去过很多好的滨海城市的,对“八大湾区”感觉很陌生,因此找资料看看,感觉不确。据资料上提到的“八大成熟湾区”,其中洛杉矶比弗利山庄离开圣塔莫妮卡海滨有十几公里,离开长滩湾区有几十公里,根本是算海湾社区;纽约长岛是纽约东面朝海的社区,的确是百年前的豪华社区,但是气候多半寒冷,缺乏湾区需要的滨海活动条件,也谈不上“世界顶级的湾区“说法;东京的东京湾是人口密集的填海区,建筑体量超大,企业总部、政府部门很多,是上班的地方,加上东京湾水质不好,也根本不属于顶级湾区之列;悉尼双水湾,新西兰霍克湾、不错,但是在国际影响力很弱;香港浅水湾是“年迈”的滨海豪宅区,一栋栋豪宅星罗棋布,但是缺乏社区环境,不算是一个舒适的社区;其他的马来西亚布劳湾(Burau
bay)以及布里斯班的诺撒湾(Noosa bay
)也有一定的好条件,但是说是世纪“顶级八大湾区”,我看难有说服力。作为顶级滨海社区,条件按说需要:拥有一线的海景资源和核心地段,看看以上的这几个,有些根本不在海边,有些没有核心地段,仅仅是住宅区,除了长岛之外,这些区的人文氛围稀薄,而如从建筑设计来讲,的确不错,但是仅仅用建筑评判,那好建筑多得去了
最近珠海唐泳湾建成了一个高端的住宅小区,希望我写一点关于高端湾区的文字,我想了一下,感觉最好的湾区,除了有好的滨海条件,也还需要很多人文、建筑、地位的综合因素合成。以我自己的经验,好的湾区有人旧金山湾区(Bay
Area)、南加州的新港湾区( New Port
Beach)、卡迈尔附近的“十七英里”,圣地亚哥的卡诺莱纳岛的湾区、法国的尼斯湾区、意大利的苏兰托湾区,比较冷一点点的地方的好湾区,我看美国波特兰、西雅图、加拿大的温哥华都很不错。我在这里选择一个谈谈怎么看好的湾区。
谈湾区,往往是和“新都市主义”(New
Urbanism)联系起来的,加拿大的温哥华,整个城市在环绕在海湾,极为干净精致。近几年来,温哥华有个崭新的开发区,叫耶鲁城(Yale
Town),在我看,是一个非常好的现代湾区。这个社区的设计完全走现代主义风格一路,沿海滨而建。建筑清爽气派,区内绿草茵茵,碧蓝清澄的海水轻轻拍岸,真是可爱得很。

耶鲁城的住宅主要是高层的公寓住宅,比较高级的公寓住宅在北美称为“condominium”,翻译成“共度公寓”,或者根据音译叫“康斗”。建造一、两栋现代住宅并不难,难的是整个庞大的社区建筑和规划风格的控制。走在耶鲁城的滨海步行道上,放眼看去,全部新建筑的高层住宅塔楼、多层住宅、低层townhouse
一律是现代主义的,米白色的墙面,洁净的大玻璃窗,映衬着海湾里碧蓝得透明得海水,纯粹得惊人。
温哥华虽然在经济上很依赖美国,说实话,整个加拿大的经济也对美国有相当的依赖性。但是在城市发展、建筑设计上,加拿大人、温哥华人还是很靠自己的。耶鲁城的设计和规划就基本是温哥华设计师自己做的,令人佩服。温哥华对不同的建筑风格,具有很大的容忍度,这种情况刺激了许多重要的建筑师来这里参与设计,作家莫菲在1961年曾经说,温哥华有百种不同的生活方式,这个说法,其实是在强调这个城市的建筑的宽容水平,与加拿大东部的许多城市相比,温哥华更加具有探索性,更加丰富。
耶鲁城有什么特别吸引中产阶级的地方呢?我想首先是地点的绝佳性,在滨海的城市中,如果住宅能够一眼就看到海,已经不得了了,如果能够步行到海边散步,就更加经贵,如果打开门就是海滨,简直难以想象,而耶鲁城就三者兼备。其次是价格比较合理,这里几乎所有的住宅建筑都是高层和多层的公寓,另有少数户形比较大的townhouse。与奢华的单栋别墅型住宅相比,价格相对便宜,中产阶级能够负担得起。地点决定了它们非同一般,但是集合型的设计,又使它们不至于贵到难以问津的地步。第三个条件就是这个住宅区离开温哥华市中心很近,上班方便,消费也方便。中产是上班一族,不是那种可以坐在家里消磨时光的有闲阶级,因此,这个地点也具有无可比拟性。第四,耶鲁城在规划设计的阶段,已经充分考虑了为居民提供完备的社区服务的内容。这里有多元的餐饮服务,有大块的绿地,步行道、单车道、足球场、划艇小码头等户外活动设施齐备。它的建筑风格,应该也是广受欢迎的条件之一。因为采用简单的现代主义风格,没有风格上的强烈倾向,因此更容易“团结”大多数消费者,尤其是年轻的消费者群。如果有时间去温哥华,不要忘记到耶鲁城的海边咖啡馆中坐坐,领略一下加拿大的中产生活情调。

如果对这种高楼形式的湾区社区不喜欢,选择密度低一点的湾区城市,我建议看看温哥华附近的“姆迪港” ( Port
Moody)就是一个很杰出的作品。如果说好的湾区社区,这里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地方。温哥华现在比我十多年前去的时候大多了,因为移民加拿大的人好多都是去那里,因此也开始了一个郊区化的过程。北部叫北温哥华、西面叫西温哥华,都是很好的社区。而西南面开发的很快,早期的苏里、科科兰都已经人满为患,因此继续向外延伸,最近有几个新的遵照“新都市主义”方式设计和开发的新市镇,相当不错。其中一个叫穆迪港,穆迪市位于温哥华外围的本拿蒂海湾(Burrard
Inlet),其实早在1913年就建市了,当时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公司为往外拉运木材在此设立了一个小型的火车站,那时候只有不到1000民居住在这片森林中、海湾畔的非常荒芜的土地上。最近几年发展得很快,成为大温哥华地区的(GVRD)的21个市区之一,目前居民26,000多人。非常特别的是,这个城市的建立是以我们所说的“文化创意产业”为中心的,这里的规划和设计,主要目的是吸引创造艺术和文化方面的人才。同时因为拥有优异的自然环境,所以也同时以休闲、健康生活为主题。政府推出多项计划鼓励艺术家参与当地的艺术活动,在公园和市内设立了多个画廊和艺术工作室以吸引各地的艺术家、作家、专业人士或退休人士前来就业和落户,并设立了专门的文化服务部(Cultural
Service Division),为艺术家提供专业服务。

我们去穆迪市的市政府,门口一片樱花,在雨荠中看的好像一片轻云一样。这个市政府建筑,半弧形,是一个在设计的时候就强调与社区联系的中心建筑群,把服务社区、图书馆、停车场统统和政府建筑连在一起,非常亲切。
穆迪港的这个新规划和建设目前已经初具规模了,我去看的时候,已建成的设施有艺术工作室,画廊,公园写生点,剧院,图书馆,还有为专业人士使有的专家中心(Professional
Center),和一个精致优雅,尺度宜人的欧洲风情步行街区。在这里的几个新社区,包括“新港村”(Newport
Village)、“遗产山”社区( Heritage
Mountain)和“印迪格”社区(Indigo)等,也都已初具规模。这些社区基本都是由数栋高、低层兼容,错落有致的新型住宅建筑组成,特别是新港小区内设施已相当完善:有小型超市、美容中心、酒吧、画廊、精品店、花店、咖啡厅、SPA、旅行社、银行、汽车保险等,日常生活服务非常方便。设计上摆脱了北美以往几十年来发展的超大型商业中心和超低密度住宅布局,成功地创造出新型的市镇模式。目前越来越多的来自于加国其它城市以及美国各地的新移民迁居到这里。
穆迪市的市政发展理念是以艺术建市,立足于优美的自然环境,营造出轻松的文学与艺术氛围来。其中市政厅是市镇发展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建筑座落在埃库(Ioco)大道240号,是加拿大著名设计师詹姆斯.陈(James
K.M. Cheng)建筑设计事务所于
1993设计,1995年落成投入使用的。这个城市浸透了新都市主义思想的精华,对做和规划的人来说,到加拿大,穆迪港市是个应该去看看的地方。
唐家湾的定位是走高端住宅社区的路线,我想从我上面介绍的两个不同的湾区社区,应该是可以找到许多顶级湾区社区需要的参考和借鉴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