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影、电视剧、舞台剧的转移》——对话高志森导演

(2012-12-24 11:19:38)
标签:

第一次

夏威夷

个头

香港

变色龙

杂谈

分类: 影评、文化

 《电影、电视剧、舞台剧的转移》——对话高志森导演                    

    国内的导演,如果做电影就老是电影、电视剧就是电视剧、舞台就是舞台,而香港导演的舞台有过转移,电视剧、电影是培养人的地方,之后大批人走向舞台剧。1980年代香港每年电影产量是300部,舞台剧仅仅是50部,而2012年刚刚调了个头,电影产量不足30部,舞台剧则是300出,见证此历程的人很多,其中导演高志森是其中一个很响亮的名字。

    1980年代是香港电影登峰造极的开端,被电影界称之为“盛世”(1980年代-1990年代初期)其中三股力量凝成一股;粤语片成功、新式的电影院誔生及东亚市场的超强地位,造成了西方对香港电影高度关注。80年代上半叶我在广州,也有去香港讲学;80年代后半期我在美国,作为一个讲粤语的广州人,真是对这个十年的成就感到骄傲。

    高志森是广东中山人,早年获香港著名剧作家梁立人先生的赏识,在丽的电视做了4年编剧,入行时他还只有17岁,1970年代是香港电视剧的黄金时代,曾参与的剧本有《李后主》、《鳄鱼泪》、《变色龙》、《新变色龙》等电视剧,之后转往无线电视担任助理编导。1979年他开始编写电影剧本,1984年正式执导影片,在香港全盛时代进入电影业发展,成绩赫然。

    高志森以擅于制作喜剧见称,尤其注重主题意识,所拍摄的作品都以富启发性见称。他最为人熟悉的作品都是早期拍制,计有《开心鬼》、《富贵逼人》、《鸡同鸭讲》、《家有喜事》系列。这些影片当年都获得不俗票房,尤其是《家有喜事》,1992年上映,总票房$48,992,188港元,打破当年香港票房纪录。

    1990年代中期以来,港产片市道萧条,高志森乃转攻舞台剧,最脍炙人口的乃《南海十三郎》和《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两部舞台剧都先后出现了电影版本。1995年,由于对当时香港的电影业前景感到不满,高志森与家人在当年移民夏威夷,谁料《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在香港大收特收。其后,高志森更在1996年凭执导的《南海十三郎》获得第34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剪辑奖,及获得最佳导演奖提名。2011年12月,高志森为亚视主持节目《高志森微博》,并于2012年1月1日播出。今年6月份他邀我上过这个节目访谈,很有趣。

    这次《侃侃文化》是和高志森先生谈谈三个媒体平台的差异和关联,当事人讲,实在精彩,因此分两次在博客上把视频放上来,这是第一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