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和威尼斯大师谈威尼斯

(2012-12-17 09:44:20)
标签:

大师

两次

西方文化

威尼斯人

意大利

杂谈

分类: 影评、文化

和威尼斯大师谈威尼斯

 

    几个月前,一个下着小雨的下午,我在威尼斯最古老的教堂圣吉奥科莫.阿波斯托尔(Church of San Giacomo Apostolo )旁边一家小酒馆里和威尼斯大学建筑学院的老院长马里诺.佛林(Prof. Marino Folin)聊天,在座的还有一个威尼斯的自由艺术家、企业家,大家在一起在一起喝鸡尾酒,我喝咖啡,春季雨水很多,我到威尼斯那一天,已经有些毛毛细雨点点滴滴的下着了,而到这一天,下成了大雨。

    马里诺喝了第一杯马提尼酒,大家聊开威尼斯语言对国际的影响,我看见外面市场的一些商品的卷闸上有涂鸦,就问他涂鸦这个词的来源,英语中习惯叫Graffiti,或者 graffito ,佛林教授说是来自意大利文的“graffiato” (原意是瞎画:"scratched"),他说这个词有可能最早从威尼斯出现的,还有些词未必来自威尼斯,但是从意大利创造的就实在很多,比如我们天天说的狗仔队Paparazzi),就是一个意大利词。听到他这么讲,我倒对威尼斯对当代语言的贡献有兴趣,他说其实好多当代词汇都是威尼斯发明的,比方说贫民窟Ghetto),再比方说双年展biennale),大名鼎鼎的威尼斯双年展的那个双年展居然出自威尼斯,这倒真是出乎意料,因为据大部分人只知道这个词是意大利文,但是不知道是威尼斯创造的。他说连举办威尼斯双年展的军火库Arsenal)也是从威尼斯叫起来的。

    威尼斯语言很独特,威尼斯方言在威尼斯本地、威尼斯周边地区流行,是一种罗马语言的分支,大约有200万人使用,当然主要讲威尼斯话的还是威尼斯人,周边地区虽然未必用这种语言,但是很多人听得懂,问问马里诺,他说起码有500万人听得懂威尼斯话,这个方言流行的区域包括威尼斯周边的威尼托(Veneto)、特伦丁诺( Trentino)、佛鲁里(Friuli)、威尼斯-吉乌利亚( Venezia Giulia)、整个克罗地亚的伊斯特拉半岛( Istria)、还有达玛提亚(Dalmatia)的一些城镇,如果把这些地区加起来,人口大约要到700万,从历史上看,这片地方恰恰是从前威尼斯共和国的领土范围。 

    马里诺给我讲到威尼斯方言对国际语汇的影响。他说威尼斯给世界创造了很多术语,上面提到的“双年展”Biennale就是威尼斯发明的,还有军火库(arsenal)、“再见”( ciao)、贫民窟(ghetto)、贡多拉( gondola)、纠缠(imbroglio)、 堡礁(lagoon,传染病院( lazaret)、 丽都(lido)、黑山(Montenegro)、检疫(quarantine)、 帆船赛(regatta)等等。威尼斯对西方文化的影响,真是无远弗届。

    马里诺在威尼斯大学担任过15年校长, 又在大学的建筑学院担任过好几年的院长,并且一直是威尼斯双年展的负责人。对威尼斯、对威尼斯双年展、电影节、嘉年华会了若指掌,我们以前谈威尼斯,总是一堆不是威尼斯的外国人在拿威尼斯说事,即便莎士比亚,拿威尼斯做《奥赛罗》、《威尼斯商人》的背景,也是外国人的演绎,现在遇到一个地地道道的威尼斯学者,自然感觉遇到威尼斯“金矿”了,约他有空到中国访问,他自然应诺;但是欧洲人说意大利喜欢讲大话,未必兑现;没有想到,几个月后马里诺就来了我们汕头大学,应我的邀请,上了《侃侃文化》的讲台,真是喜出望外!

    他在这次对话中首先讲了威尼斯的基本情况,为了给从未去过威尼斯的学生一个认识,我把我在威尼斯画的速写、拍摄的照片先排列了一次,马里诺因为刚刚下飞机,时差还没有倒过来,用图做引导能够比较松弛一点的对威尼斯进行一一介绍;之后谈了一些有关威尼斯的有趣的事情。因为参加讲座的学生一多半是设计学院的,大多听不懂英语,我不得不做简单的翻译。

    这批视频弥足珍贵,经过整理放上博客给大家看,要分两次放上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