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意弯曲的天花板吊灯

标签:
赫佐格瑞士吊灯德梅隆普拉达杂谈 |
分类: 设计 |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年轻人中间不知道瑞士设计事务所赫佐格/德梅隆(Herzog & de Meuron)的人不多了。他们设计的“鸟巢”如此庞大张扬,加上媒体的渲染,都差不多成立中国的形象了。不过,如果拿个吊灯“悬挂管子”(Pipe suspension)给大家看看,绝对没有什么能够联想到也是他们两个人设计的。
绝大部分天花板吊灯都是垂直的悬吊在天花板上,从上往下照射的,如果上面加上一个灯罩,光线更加柔和舒适。多少年来,我们都习惯了这样的吊灯。瑞士建筑师赫佐格和德梅隆设计了一款颈部可以随意弯曲的吊灯,这样一来,完全打破了传统吊灯仅仅是被动悬挂的形式,使得吊灯也具有了任意调节方向的新功能。因为吊灯可以任意调节照射的方向,因此这种吊灯的用途就多得多了,可以当射灯用,可以当主题灯用。不但在家庭可以用,在公共场所、在展览场地都可以用。使用方式的改变,使得原来比较单纯的吊灯一下子获得了庞大的使用天地,设计开拓了市场空间,这大概应该算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了。这个吊灯的价格属于中等水平,并不是针对高端市场,因而销售量相当大,使用的场所很多。
我们一般叫这款灯为“管灯”(pipe lamp),这是两个瑞士建筑师雅克.赫佐格(Jacques Herzog)和皮埃尔.德梅隆(Pierre de Meuron)在1999-20034年给瑞士保险公司(Helvetica Patria in St Gallen)的办公大楼设计的灯具,后来经过改进设计,这个灯具又在东京青山的普拉达旗舰大楼(Prada Epicentre , Aoyama,Tokyo)里面使用,普拉达旗舰大楼也是他们两人设计的,这个大楼吸引了许多时尚人士、设计界人士,“管灯”也随即出名了。
东京青山的普拉达旗舰大楼(Prada Epicentre
, Aoyama,Tokyo)
这款灯具是赫佐格、德梅隆和世界著名的灯具公司阿特米德(Artemide)合作的结晶,阿特米德一直追求高水平的设计,创造新类型的灯具。这个公司在1959年建立以来,已经找了很多重要的设计师设计过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灯具了。“管灯”是这个公司出品的最有影响力的灯具之一,打破了传统吊灯的概念,成为多功能灯具,因为设计特别,因而获得意大利设计比赛最高的奖项:2004年的“金罗盘”奖(Compasso d'Oro)。
赫佐格、德梅隆两个人的经历极为相似:他们都在1950年出生于瑞士的巴塞尔,同一个地方上同一个学校,1978年合伙开设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2001年一起获得建筑大奖普利兹克奖。这两个人的著名设计项目很多,除了我们熟悉的“鸟巢”之外,他们设计的泰晤士河畔的泰特博物馆(Tate Museum,是旧工厂改建的),如果要讲他们的建筑设计,我们可能要另外开一篇文章来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