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艺术赏析 |
分类: 影评、文化 |
最近我去时尚集团,看见总编是一个很典雅的女孩,叫做王晓枫。她对杂志和杂志的主题有很好的把握水平。我看见她最近接受采访的时候,对成熟男女关系的看法实在很有趣,就知道杂志集团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总编了。
我有点惊奇的是听到王晓枫说好多女性也喜好看《男人装》这本杂志,因为我自己实在不知道。她说:“我想很多女人喜欢《男人装》,更多关注的焦点是我们重新定义了两性的关系。在解读女人性感的时候,看与被看之间的关系也重新被解释。大家以前一直觉得女色是被消费的,实际我们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做一个探索,不一定这种呈现方式就是男权的外化或者男人在消费这一切的表现。我们把每年8月3号设定男人节,包括到现在持续做了半年单身女性的评选,都能说明其实我们希望在男人和女人之间能够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当然男女平等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算是做的比较彻底,中国女性地位还是蛮高的。随着女人不断的独立,她们权力意识上的不断增强,也使得女人在一些价值判断上的很多认识都改变。”
对这本杂志的针对性,她是这么说的:“所谓的男性杂志,对选题的判断,我们的出发点是男性视角、以男性思维方式的,恰恰因为现在的女性性格构成有一些变化,或者关注我们的这些女性,她的性格特征中有中性气质或者有一些偏阳刚的东西。当然这些女性仍然取向都是正常的,不是因为她变成另外一个样子,取向上有改变才会对我们感兴趣。这些变化也跟整个国家的环境有关系,女人的独立和对自己权利的意识是一个很好的土壤。坦白说合作到现在,真正能在我们杂志上看到直接使用外版内容还是有限的。因为在两性文化关系的认知上面,有极强的文化背景限制,我们杂志的内容基本上80%的气质还是很本土的。在境外版本强调性感放在第一位,他们的性感因为文化差异,可能认为身体器官的大面积的裸露和呈现是性感。但是在中国性感不是这样表达的。尽管我们也会通过比如服装的搭配,或者用面料较少的服装去呈现性感,但是这对于我们来说不是唯一的手段,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今天早上见了一个摄影师,我们自己也在不断培养对性感、对两性关系能够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的年轻摄影师。这个过程也蛮艰难的,大部分时尚类杂志呈现商业的东西更多,我们这里面实际在摸索,没有人给你铺就很好的道路。对女人性感、两性关系的认知也在不断完善的过程,可能这个过程中仍然有疏漏,仍然有不完美的地方,我们仍然在行动。我们跟摄影师的交流过程当中,也是在表达,这种性感的呈现有一定的态度在里面。女人或者男女两性关系的定义在中国现在是什么样的,或者女人性感可以借助除了绝对裸露的方式来表达,还可以有什么样的手段,这是一个很大的涵盖了文化甚至摄影技术很多层面内容的一个学科,我觉得可以称之为一个学科。”
比较敏感的一点就是《男人装》走的是成熟男性的路线,那么性的隐隐约约的提示肯定是需要的,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呢?王晓枫在比较含蓄的肯定会用具有性倾向的文字和图画的做一个诉求之后,说:“视觉的表达跟语言的表达是一样的,甚至可能有的时候在出版平台上有比语言更大的触及不到的地方,而且有更强的力量。在人们现在这种阅读习惯下,书籍可能会静下心来仔细阅读,而杂志影像上的东西会占据很大的比重,影像要表达的和文字上要表达的肯定是统一的,既然有这个诉求,我们希望来诠释我们的态度。这种态度我们也在完善的过程当中,影像处理的细节更多。所以说这一部分因为是在这种出版环境下,在没有那么多人去关注这个话题的情况下我们做了这一点点工作,所以它显眼。”她话锋一转,就提到精神层面的关注上了:“从我们的编辑手法上,从办刊的初始态度上就是要跟整个生活环境挂钩,我们也是生活在这个环境里面的人。做这个东西,既然是男人所关注的,一定会跟他的生活、存在的世界、周边所有的环境发生关联,所以会考虑这些问题。比如在整个媒体环境发展到今天,曾经贯穿单一宣讲的模式大家可能不会接受了,而且还有一个问题,现在发展太快速了,每个人承受的压力太大了,我们做男人节也是这样的态度,需要男人来释放减压。整个杂志市场有那么多的杂志,那么多的媒体都在关注男人要怎么成功,大家都在往这条路上使劲拼命的时候,我觉得需要有一个出口,让他们有一个舒缓心境或者说得到发泄的出口,我觉得《男人装》在这个层面上做到了。但是在发泄压力的前提之下,并不表示我们对我们的生活不去考虑,我们可能换一种方式,用颠覆的方式或者解构的方式把很多问题重新来说。我们自己也在形成能够清晰表达的体系,可能现在还不能很准确地描述出来这种的情况下,只能说我们在用这种颠覆的方式给男人的压力得到释放。从我们办的活动上,从我们自己刊物的内容选择,语言风格的制订都有这样的诉求。”
这是时尚集团的一本很受欢迎的杂志,我好多朋友都喜欢看,我也希望看到它越来越茁壮、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