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男人装》

(2007-10-05 23:28:43)
标签:

艺术赏析

分类: 影评、文化
 《男人装》
 
大概是三、四年前,有天晚上我在洛杉矶家里接了一个电话,是从旧金山打来的,一个年轻男人,说叫“瘦马”,是“时尚”集团的一本纯粹男性刊物《男人装》的总编,约我写专栏,并且希望我写男女方面的内容。我倒是有点感觉意外,因为一般人找我,总是集中在设计上,对我个人基因中还具有这种七情六欲的色彩的认识的人,绝无仅有。我当时就觉得这个人很“神”,我从来没有写给男女方面的文字,他也肯定不知道我能不能够写好,我觉得这个人真是有“第六感觉”,所以就答应了,以后有一、两年我都断断续续给他们写文章,好多人喜欢,当时我还在给《三联生活》写汽车专栏,好多看那些专栏的人跑来跟我说:你在《男人装》上写的男女关系的文章真神啊,你怎么会想出来写这个主题的啊!我就告诉他们是《男人装》自己找上来的。这就是我和《男人装》的关系的开始。当然,我写那类文章的时候喜欢打“擦边球”,就挨着“情色”边缘走,是我早年受香港写《不文集》的黄霑老兄的影响。因此写写就怕出格,最近停了。

 

  《男人装》是本英国杂志,原名叫做《为他的杂志》——For Him Magazine,简称就是FHM,这就是这本杂志在国外最流行的叫法。现在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男性杂志。最早是在1985年出版,创始人叫做克里斯.阿特里奇(Chris Astridge),定位是职业男性的时尚杂志,这类男性年龄在28岁以上,比较成熟,在西方销售很好,已经走出书店,成为卖报纸的摊档上的杂志了,创刊两年之后就完全进入主流市场。

 

   西方有几种针对男性的时尚杂志,比如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创刊的《披挂上阵》(Loaded)可以说是所有这类男性杂志的楷模。还有著名的《Esquire》和《GQ》,《男人装》要竞争、要获得自己的市场位置不容易,走成熟男性的道路,走职业白领男性的方向,这两者结合起来,《男人装》就站稳了。这本杂志现在已经是国际上很重要的男性杂志,有俄国、美国、英国、挪威、丹麦、罗马尼亚、克罗地亚、澳大利亚、爱沙尼亚、新西兰、法国、立陶宛、拉脱维亚、印度尼西亚、葡萄牙、马来西亚、墨西哥、荷兰、委内瑞拉、泰国、菲律宾、塞尔维亚、南非、西班牙、斯洛文尼亚、瑞典、新加坡、保加利亚、希腊、德国、匈牙利、土耳其版,中文则有中国大陆版和台湾版。

 

   这本杂志既然定位为职业白领、成熟男性,在图文上都走高端路线,照片质量非常好,女性模特成熟有韵味,并且这些女性都不是因为美貌而出名的,比如优秀的演员,流行音乐歌手这类,突破了一般时尚杂志仅仅依靠美貌而缺乏内涵的空洞性,照片的氛围也比较典雅,不像成人杂志靠露点取悦于读者,这本杂志的女性照片均不露点,用道具或者服饰来遮挡露点部位,文章也相当宽松,主题包括有运动明星新闻、电影、音乐、男人用品、书评、八卦新闻、男人时装、“酒吧”氛围小品之类,长文不多,文章短小精悍,好看。并且《男人装》的印刷也走高端路线,精美而有趣。这本杂志其实更加像一本生活方式刊物,而不太走男性读物的方向,这样才使得针对的读者群有一种超然、独特的感受。

 

  FHM在英国的销售量相当不错,1999年从月销售量是70万本,在其他国家也有比例相似的销售。这本杂志每年从读者投票中选“年度世界百名最性感的女性”( 100 Sexiest Women In The World),是一项很受男性关注的活动。FHM 杂志现在发行网上杂志,叫做FHM on Line。更加容易看到了。

 

《男人装》

 

最近我去时尚集团,看见总编是一个很典雅的女孩,叫做王晓枫。她对杂志和杂志的主题有很好的把握水平。我看见她最近接受采访的时候,对成熟男女关系的看法实在很有趣,就知道杂志集团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总编了。

 

我有点惊奇的是听到王晓枫说好多女性也喜好看《男人装》这本杂志,因为我自己实在不知道。她说:“我想很多女人喜欢《男人装》,更多关注的焦点是我们重新定义了两性的关系。在解读女人性感的时候,看与被看之间的关系也重新被解释。大家以前一直觉得女色是被消费的,实际我们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做一个探索,不一定这种呈现方式就是男权的外化或者男人在消费这一切的表现。我们把每年8月3号设定男人节,包括到现在持续做了半年单身女性的评选,都能说明其实我们希望在男人和女人之间能够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当然男女平等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算是做的比较彻底,中国女性地位还是蛮高的。随着女人不断的独立,她们权力意识上的不断增强,也使得女人在一些价值判断上的很多认识都改变。”

 

对这本杂志的针对性,她是这么说的:“所谓的男性杂志,对选题的判断,我们的出发点是男性视角、以男性思维方式的,恰恰因为现在的女性性格构成有一些变化,或者关注我们的这些女性,她的性格特征中有中性气质或者有一些偏阳刚的东西。当然这些女性仍然取向都是正常的,不是因为她变成另外一个样子,取向上有改变才会对我们感兴趣。这些变化也跟整个国家的环境有关系,女人的独立和对自己权利的意识是一个很好的土壤。坦白说合作到现在,真正能在我们杂志上看到直接使用外版内容还是有限的。因为在两性文化关系的认知上面,有极强的文化背景限制,我们杂志的内容基本上80%的气质还是很本土的。在境外版本强调性感放在第一位,他们的性感因为文化差异,可能认为身体器官的大面积的裸露和呈现是性感。但是在中国性感不是这样表达的。尽管我们也会通过比如服装的搭配,或者用面料较少的服装去呈现性感,但是这对于我们来说不是唯一的手段,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今天早上见了一个摄影师,我们自己也在不断培养对性感、对两性关系能够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的年轻摄影师。这个过程也蛮艰难的,大部分时尚类杂志呈现商业的东西更多,我们这里面实际在摸索,没有人给你铺就很好的道路。对女人性感、两性关系的认知也在不断完善的过程,可能这个过程中仍然有疏漏,仍然有不完美的地方,我们仍然在行动。我们跟摄影师的交流过程当中,也是在表达,这种性感的呈现有一定的态度在里面。女人或者男女两性关系的定义在中国现在是什么样的,或者女人性感可以借助除了绝对裸露的方式来表达,还可以有什么样的手段,这是一个很大的涵盖了文化甚至摄影技术很多层面内容的一个学科,我觉得可以称之为一个学科。”

 

比较敏感的一点就是《男人装》走的是成熟男性的路线,那么性的隐隐约约的提示肯定是需要的,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呢?王晓枫在比较含蓄的肯定会用具有性倾向的文字和图画的做一个诉求之后,说:“视觉的表达跟语言的表达是一样的,甚至可能有的时候在出版平台上有比语言更大的触及不到的地方,而且有更强的力量。在人们现在这种阅读习惯下,书籍可能会静下心来仔细阅读,而杂志影像上的东西会占据很大的比重,影像要表达的和文字上要表达的肯定是统一的,既然有这个诉求,我们希望来诠释我们的态度。这种态度我们也在完善的过程当中,影像处理的细节更多。所以说这一部分因为是在这种出版环境下,在没有那么多人去关注这个话题的情况下我们做了这一点点工作,所以它显眼。”她话锋一转,就提到精神层面的关注上了:“从我们的编辑手法上,从办刊的初始态度上就是要跟整个生活环境挂钩,我们也是生活在这个环境里面的人。做这个东西,既然是男人所关注的,一定会跟他的生活、存在的世界、周边所有的环境发生关联,所以会考虑这些问题。比如在整个媒体环境发展到今天,曾经贯穿单一宣讲的模式大家可能不会接受了,而且还有一个问题,现在发展太快速了,每个人承受的压力太大了,我们做男人节也是这样的态度,需要男人来释放减压。整个杂志市场有那么多的杂志,那么多的媒体都在关注男人要怎么成功,大家都在往这条路上使劲拼命的时候,我觉得需要有一个出口,让他们有一个舒缓心境或者说得到发泄的出口,我觉得《男人装》在这个层面上做到了。但是在发泄压力的前提之下,并不表示我们对我们的生活不去考虑,我们可能换一种方式,用颠覆的方式或者解构的方式把很多问题重新来说。我们自己也在形成能够清晰表达的体系,可能现在还不能很准确地描述出来这种的情况下,只能说我们在用这种颠覆的方式给男人的压力得到释放。从我们办的活动上,从我们自己刊物的内容选择,语言风格的制订都有这样的诉求。”

 

这是时尚集团的一本很受欢迎的杂志,我好多朋友都喜欢看,我也希望看到它越来越茁壮、成熟。

《男人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