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房地产、城市 |
在汽车中,根据价格来定豪华和一般的区别,是通行说法,因此也有人把这个方法类比到住宅中来,言贵就是“豪”。其实,在住宅中,这个问题可不是那么绝对。以价格来定位住宅,就好像以收入来定位社会中的某个阶层一样不可靠。有人用收入来讨论什么是“中产阶级”的时候,困惑得很,因为如果按照收入水准,不少人都已经是属于这个阶层,但是他们的行为、品味却离开标准的中产阶级相差甚远。故而比较多人趋向认为,中产阶级其实是一种心理状态,远非具体的收入标准可以区分的社会阶层。
现在动仄讲“豪宅”,其实什么是豪宅也并不清晰。所谓“豪”,当然也贵,也大,但是单纯贵、单纯大却不一定豪,即便硬说是“豪”了,也并非有真正豪宅的品味,标准不是那么容易可以确定的。中国以往的豪宅,一般都是达官贵人的深宅大院,但是,以我看,最豪的还是地点隐蔽幽静,而园林住宅相得益彰那类,并不一定要大。苏州的顶级豪宅,我看并非狮子林,而是小巧的网师园啊!
在西方国家,所谓的“豪宅”,有三个条件,缺一不可。首要条件是地点的不可取代性和稀缺性:住宅面对大海、依傍山峦、林中空地、都市文化中心,对于住宅来说,这些都是十分稀缺的条件,反而,大小倒不是关键。在地点普通的地方建造住宅,做得再大、装修材料再豪华,也成不了豪宅,“豪”首先在于地点的优秀。
房地产销售商有句名言,房子好不好有三个要素,就是place, place, place,翻译成中文就是“地点,地点,还是地点”。一个不大的小木屋,如果面对的是南加州马里布一碧万顷的太平洋,可以贵到千万美元,加上一块山地,值个上亿美元,并不是怪事;而一个数千平方米大的住宅,如果放在北达科达州空旷的牧场中,也就几万块钱而已。
豪宅的第二个条件,是设计的品味,也就是住宅的设计文化含量。要成豪宅,设计上要有很突出和明确的风格可言。时下到处泛滥的“欧陆风”,其实是工业材料模仿石材效果、模仿古典主义的混杂形式,并不成为具体的风格内容,由于折衷各个不同时期的古典风格,这种混杂手法,使风格品质下降,与其如此,倒还不如纯正的现代主义风格来得地道。西方在1900年前后流行过的新古典主义风格,也是西方国家建造豪宅最常用的风格,装饰细节讲究,建筑材料,特别是石料的应用的广泛,使这种风格比较难于复制。我们看上海外滩、天津旧租界、汉口的沿江大道和江汉路、广州长堤沿岸的那些新古典主义的建筑,再看看周边企图仿效的新建筑,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原汁原味和廉价商业复制之间的巨大差别。
西方豪宅的第三个条件,就是社区的成熟了。在美国,虽然也有那种位于大自然中的豪宅,座拥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地点绝对优秀,但是由于自然景观资源的稀缺,这类豪宅从绝对数字上来说,也不多的。比较多见的还是在城市中成熟社区内的豪宅。比如纽约上东城沿着麦迪逊大道和第五大道两边,全是贵气袭人的高级公寓,巴黎香榭丽舍大道两边的也全是这种讲究的住宅。那些地方社区高度成熟,不但服务方便齐整,附近的公园、林荫道、学校、教堂、公共交通也都十分完美。
现在最常见的问题,是中产阶级的住房和豪宅之间的混淆。这原本是很简单的事实:豪宅是富豪住的地方,中产阶级住的则是由他们自身的经济能力、他们的生活方式所选择的住宅,不是一回事。但是,为了销售目的,有些开发商就尽量装糊涂,玩噱头,把豪宅和中产阶级的住宅混为一谈。这倒还罢了,可有些自身刚刚脱离小资的中产阶级,真以为自己该住豪宅了,那就真的乱套了。
我做了二十多年的设计教育工作,从中到西,建筑见了无数,豪宅、康斗、公寓、低收入住房,直到打工一族的宿舍,可以说是了如指掌。所见是清清楚楚的分类,而面临的困境是总有人叫我把它们混为一谈来炒作,这是很违背我自己的原则的。首先是不负责任,其次也难得谈清楚,明眼人一眼就知道这是搅乱产品类别。
中产阶级是国内现在正在快速上升的一个阶层,大多属于白领阶层,那其实是工作稳定收入不错的工薪阶层而已,财力上是有限度的。开句玩笑说,你连衬衣都只能穿白色的,不过雇员尔尔,谈什么豪宅啊!住上townhouse
中国房地产的开发,为了能够涵盖最大量的消费者,往往会将几种不同的住宅放在同一块比较大的开发区里:有高密度的多层公寓楼,有中密度的组团式townhouse ,也就是国内常说的“连排式别墅”,在地块的边缘上还会再建造几栋密度更高一些的高层公寓塔楼,这种多元混合的住宅区,在国外很少见。每每遇到这样的开发区,我都觉得棘手,因为很难确定消费群,目标市场含糊。缺乏一个清晰的目标市场,又怎么去推销呢?要说中国国情特别,我看这种企图把买楼的消费者一网打尽的开发规划就是一类,基本不理睬销售学上所有关于市场细分的理论。
深圳的星河地产公司最近在深圳北部开辟了一片新的住宅区,定位是中产偏上的阶层,其中有属于豪宅的单体别墅洋房,而多数是连排住宅,也就是英语中所说的townhouse ,还有一些多层的公寓,是一个综合性的新居住区。他们陪我去看地,还没有到梅林关口,转个弯就在山的后面:山谷中一个湖,茂密的树丛环绕着一泓清水,碧水绿树围出一个半岛,我估计了一下,到深圳市中心方才十来分钟的车程,这样的地块,在大城市中已经是非常罕见的了。星河请我谈谈开发的想法,我估计如果把别墅型的独立住宅做得比较到位,而townhouse 也能够达到国际中产阶级住宅的水平,这块地的前景应该是不错的。
星河公司请了三家专业公司提交方案,我参加了两个会议,看了两个方案,一个方案全力推豪宅,另一个方案比较注重中产的水平,我自己认为还是后者比较现实。这些年来,我很注意深圳、广州豪宅的购买者,发现与北京、上海很不一样,这里的购买者一多半是本地人,不像在上海、杭州,买顶级豪宅的都是外地人,尤其是在温州、义乌这些地方经营皮鞋、小五金、炒全国地产暴发的那些浙江外地人。北京那些一个亿一套的所谓“地中海风格”豪宅,买者的身份都非常含糊。但在广州和深圳,豪宅的买主基本都是有名有姓的本地富豪。我心里直嘀咕:在一大堆什么“堡”、什么“岸”之类矫饰到无可言状的顶级富豪楼盘后,深圳还剩多少可以随手一掷三千万的豪宅买家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