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产经/公司 |
部分公司管理层级过多,重叠繁琐,有官僚化的趋势;
一些优质客户从团队总监手下放到团队成员,服务水准和投放份额得不到保证;
有的团队总监是“坐直升飞机”提拔的,欠缺管理经验,在管人管事上耗费大量精力,吃力不讨好,成员流动大,内部矛盾多,业绩不升反降,反而不如当“单干户”的时候;
……
为了修正、补充、完善团队竞争制,搜房又推行”全员营销”及扁平化管理模式。
这一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从总经理开始,人人参与营销(主要指前台人员,后台为支持、配合)。主要做法包括:在初创型公司,总经理就是营销总监,直接保留若干重点客户进行拓展、维护;在相对成熟的公司,在总经理(大公司可设营销副总)之下,团队总监(包括带团队的副总经理)也保留若干重点客户,将营销能力较强的副总监、高级经理等从团队剥离出来,直接向总经理(或营销副总)汇报;带团队的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监可带若干名销售助理……如搜房北京公司10个团队被分拆成20多个工作室及独立型销售经理,上海公司由7个拆成近20个……可归纳为一句话:团队小型化,管理扁平化,全员营销化。
这样做的好处有哪些?制度的设计者认为有六个方面:
一是把最好的资源放在最好的人手上,即让能力最强的总经理或总监把控重点大客户,确保服务品质和市场份额。
二是管理者通过直接营销保持做市场的感觉,包括市场敏感、策划灵感、人脉情感、快速反应等,才能更好地管理团队。
三是对团队和整个体系有示范作用、带动作用,身教重于言传,数字胜于雄辩。
四是减少管理层级,降低沟通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五是因人制宜,用人所长,扬长避短,把人的长处发挥到最大限度,让公司的利益最大化。如有人只适合做营销,硬拔到管理岗位,可能既耽误了他本人,又耽误了公司。
六是拓展了用人的视野,给了更多人机会,有利于优秀营销人才脱颖而出。我曾就此开玩笑地对一批独立型销售经理说,现在把压在他们头上的“大山”(指总监)搬开了,减少了中间层,你们更有机会表现自己,证明自己。能力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希望你们自强自立,从一个人干起,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最终成长为强大的团队,都当上总监、副总、总经理!
本来,团队的成长也应当是自然的、市场化的、血拼出来的,过多的人为组配或拔苗助长并不可取,效果并不好。
“全员营销”使公司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也使副总、总监一级弦绷得更紧一些。本来,总监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官”,而是市场官、营销官,陷入行政事务是极大的浪费。
现在全世界都在读《世界是平的》。该书的作者弗里德曼说:应对平坦世界的第一条规则就是,当世界变得平坦,并且你也感受到这种压力时,你应该挖掘自己的潜力迎接挑战,而不是修建各种保护墙。
面对全新的多元的变化的世界,我们也要调整自己。当多数人在为构建一个坚强的组织而殚精竭虑时,有人却提出要打破死板的它,实现解放型管理。
扁平化,何尝不是一次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