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产经/公司 |
随后的一年多里,我又说服了一批在传统媒体的朋友们分别到任搜房沈阳、南昌、济南、青岛、长春、大连、石家庄、南宁、贵阳、兰州的总经理或负责人。
百城战略,最难的是找人。搜房有大举扩张、攻城掠地的坚定决心,有充裕的资金支持,有在多个城市被实践证明的成功运营模式,有一套源自若干年经验教训的行之有效的总部——分支机构管理体系,但光有这些还不够,还需要优秀的营销管理人才。几年内,搜房需要100个总经理、100个网站主编……人是重中之重,人在哪里?
处方一:从搜房内部选拔人才外派;处方二:从业界如传统媒体、地产代理行、广告公司等吸纳人才;处方三:从竞争对手那里找人。
搜房自己培养的人才有方法(懂得搜房的做法),从外部吸纳的人才有资源(一般在当地选拔,做到本土化)。总的来说,能用自己培养的人是最好的选择,做事的理念、方法一脉相承,熟悉产品及营销技巧,内部人脉畅通,适应性强,忠诚度高,更了解、更信任,更放心。
问题在于,搜房作为高速成长的企业,很多部门和岗位都闹人荒,经常是捉襟见肘。创业型企业出于成本控制,不可能作大量的人才储备,多是急用急抓。
从竞争对手那里找人也难。搜房百城战略新扩张的城市多是互联网新兴之地,网站及熟练人才的数量、质量均有待提升。而搜房在全国的主要对手采取的是尾随、紧跟策略。搜房相当于探路尖兵,搜房在哪里打开了局面,他们发现有利可图才会进入,并且猛挖搜房的人。搜房既承担了开拓市场、培育市场的成本,又有试错及培养人才被挖的风险。当然,搜房的优秀骨干也不是那么好挖走的。
自己的人不够用,对手的人用不上,从业界吸纳并加以培养便成为搜房扩张用人的主要方式。
一时间,搜房猎人在业内外很有些影响。我有段时间如同患上职业病,每见到一个不错的人才,就想法把他(她)挖到搜房来。
对外界有关搜房到处挖人的议论,老莫颇不以为然。他说,搜房从来不挖人,是搜房的事业吸引人。搜房欢迎各路英才加盟,共创大业。
从外部引进人才使用是有一定风险的。我大概测算了一下,成功率与失败率差不多五五开。其实,干任何事情都有风险,用人也一样。我很赞同老莫的观点:没有人去做,成功的可能性为0,找到人去做,成功的可能性为50%。
所以,搜房敞开胸怀引进各方人才,并充分信任,放手使用。有一天,我和老莫一次面试了5个总经理人选。当然,业绩优先、数字说话的考核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比较严格。
很遗憾,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当初加盟搜房的一批干将选择了离开。新人和新企业在价值观、企业文化、经营思路、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冲突与磨合是难免的。我感到欣慰的是,他们都为搜房做出了贡献,离开后大多也有较好的发展,继续证明着自己的优秀。对大部分人而言,在搜房的这段经历能使他们的职业生涯增光添彩,起码是一段坚实的台阶。我深深地感谢他们,并为他们祝福!
把搜房的红旗插到中国的100个城市,需要一批又一批开拓者、创业者。建议搜房在百城战略胜利完成后,要出一本书,把所有的参与者都记录下来,不管是总经理、主编,还是一名普通的编辑、客户经理,不管是在岗的还是离职的,都应当有记载,象校友录、同学录那样,尽可能不要有遗漏。
一个追求伟大的企业需要有自己的历史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