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赢在新媒体》连载十八:“子弟兵”VS”空降兵”

(2007-07-19 16:21:52)
    “子弟兵”与”空降兵”,永远是一对矛盾,好像永远有解不开的结,困扰着所有的企业家和各级管理者。

  几乎大部分人都跳过槽,所以大部分人都当过空降兵(省去引号,下同),后来又都成了子弟兵(省去引号,下同)。

  经常可以看到的场景是:某部门从外面空降了一个头儿,大家的情绪或多或少受到影响,表面上没什么,内心的想法却不得而知,反正劲头不大对。

  有空降兵因为水土不服,屁股没坐热就离职了。

  不说别的,当雅虎中国这个”假洋鬼子”被阿里巴巴这个”土鳖”收购后,马云第一天到公司视察,老员工们对他不屑一顾,冷眼相向……

  有的企业,全靠子弟兵打天下,外来的空降兵针插不进,水泼不进,本位文化太强势,排外心理很严重,自己的人什么都好,外面的人什么都不行,基本上是一个自闭型企业,卡拉OK,自娱自乐……

  有的企业,只要缺岗,都从外面空降,什么都是外面的好,自己人一无是处,严重伤害了老员工的自尊自信,结果人心涣散,士气低落……

  有的企业,子弟兵抱成一团,空降兵抱成一团,形成一个个山头,形同陌路,生怕自己的利益受侵害,甚至互相不配合,发生内耗……

  ……

  如何应对”子弟兵VS空降兵”这一永恒的难题?我给出的建议是:以子弟兵为主。子弟兵与空降兵并举。

  我们常说,管理者不能用放大镜看人(放大人的缺点),用望远镜看人(忽视身边的人才)。一个总用空降兵的企业是有问题的。人才在哪里?人才就在你身边!那些长期兢兢业业,与企业同甘共苦、奋力划浆的同船人,那些可能不善言辞却忠心耿耿、恪尽职守的人,那些可能资质一般却好学上进、日积月累成长起来的员工们……那些子弟兵们忠诚度高,对企业精神和文化的认同感强,对经营思路操作流程强,主打产品、营销技巧、内外人脉等都熟悉了解,工作起来更顺手,更让人放心。俗话说,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杀猪吗?长时间的磨练,磨也磨出来了。所以,聪明的管理者一旦发现有岗位空缺,会优先考虑提拔任用子弟兵,实在找不到,再考虑空降兵。如果不这样做,就会伤”老兵”的心。

  但是,一个只用子弟兵的企业是不正常的。对于企业可能出现的自闭倾向,一定要用引进空降兵的办法加以扭转,打破原有格局,打破”板结”,用外力激活内部,带来激情、活力和创新,带来外部优秀企业的各方面长处,让大家的视野更开阔,知道外面世界的精彩。

引进空降兵,还要注意方法。除非顶尖人才,一般定位不宜过高,有阶梯,有过程。给他空间,给他舞台,让他表现,在大家(尤其是子弟兵)逐渐认同的前提下,一步一步提升。哪怕想提快一些,也应小步快走,而不宜坐直升飞机,否则用得太过上得太快,可能摔得也重。用”稳”一些,是一种”保护性使用”。

  空降兵和子弟兵要尽快磨合、融合。子弟兵应敞开胸怀,以满腔热情帮助空降兵熟悉企业,适应环境,打开局面,同时学习吸收空降兵身上的优点;而空降兵更应低调谦逊,诚心诚意向子弟兵拜师求教,取得真经。这是人家的地盘,码头还是要拜的。你过去再”厉害”,那是过去。在新的环境里,如果大家不配合,你发挥不出来,你就不”厉害”了……

  其实,空降兵与子弟兵说到底是一家人。空降兵办了入职手续,就变成了子弟兵,只不过应尽量缩短适应期。也许几个月后,你就成了真正的子弟兵。企业管理者是要重用子弟兵的,你的机会就来了。

  所以,当空降兵快速变成子弟兵后,矛盾就不那么突出了。

最终,我们分不清谁是空降兵,谁是子弟兵。或者说,大家都是子弟兵。

 

注:各地书店有售,或在网上定购,也可以发邮件联系我的助手小董,联系邮箱dongshuf@126.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