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行散记(4)

(2014-10-01 17:27:09)
标签:

杂谈

细雨靡靡的国庆节,狭小的县城被从各处回来的人们围堵得水泄不通,街上大喇叭扯着嗓子在做商品促销宣传,我们坐三轮去外婆家,在人与车之间艰难移动,和步行速度相差无几。盆地的湿气从毛孔钻入身体,脚踝沉痛得像拖着镣铐,再加上三步五步的熟人,我虚弱又惊惶,还强作精神。悄声对母亲说,遇见人,你要先告诉我是谁,不然我眼睛看不见,叫不出名字。

外婆家门外那片坍圮的院墙终于砌上新砖,黑漆漆的门洞里,无人在家。母亲拿钥匙开门进去,将买的东西放桌上,我走进光线暗淡的房间里迅速转了一圈,外婆囤积了无数拉拉杂杂的东西,蜂蜜,梨,花生,碎布,食品柜上不知放了多少年的不允许我们丢弃的奶粉和脑白金,全部散乱着,让我想起被嫌弃的松子的房间,好像阳光一碰就会灰飞烟灭。母亲试图走进另一间更为黑暗的屋子,却在门口撞上一头蛛丝网,赶紧退了出来。

衰老、死亡的气息在黑暗中弥漫,令人不安,多呆一刻也使我寒冷。离开时碰见对户的婆婆,穿着短袖在打理花草,我唤她,她竟已不认得我了。

沿着斜坡重新走入街市,远远只见外婆蹒跚走来,左边腋下紧紧挎着一只鼓鼓胀胀的包,在细雨里埋着头,走得非常缓慢。她头发本已花白,被雨丝一洒,更是雪茫茫一片。我说外婆你又买了啥子嘛,她说可怜人同情可怜人,我见XX卖菜辛苦,买了他一个南瓜。说的是一个远房乡下亲戚。

母亲皱眉说,走走,我帮你提回去。

外婆坚决不肯:我能行,走得动。

倔强了一辈子,说什么也不肯,然而那身影佝偻着,在雨雾里往前行,我和母亲在巷口望了一会儿,叹气。

街市上比平日还吵闹数倍,摊贩纷纷摆到街道中央,逼仄的老街,剩一条细细的羊肠路。我左右躲闪着拿伞的、挑担的、买菜卖菜的人,虽没有被任何东西擦刮到,身体仿佛已经受伤,才走百十米,就十分疲惫。到十字路口,依然叫了一辆三轮车,在坑坑洼洼的路上颠簸着回到住处。

此时此地再忆瀑布镇三日,确实恍若隔世了。

西行散记(4)

照例醒得很早,推开木门走到阳台上,阗寂中只听得瀑布在峡谷间落响,对面的山坡上,一列发光的小火车悄无声息前行着。

每日清晨听西瓜说前日分头后,他们又去了别的地方,看到了别的风景,这成为途中我的一档保留节目,也幸亏有两位精力充沛的小伙伴不停补录,使这趟旅行所经历的内容广阔许多。昨天我问西瓜,为啥不继续连载她的照片和日记了呢,我记忆力难免疏漏,还想借鉴借鉴呢。她说国庆节朋友们都出游,早淹没在图海里了,不如攒着冬日灰冷黄昏再发。我却怕时间隔得太久,便忘记了。

这一天我们去看少女峰,到米伦小镇,需要先搭一截缆车,再坐齿轮火车,瑞士的轨道交通相当发达,以此保全着这些珠贝般散落山中的小村小镇们与世隔绝的美景,很多地方都不允许机动车通行。

缆车几乎以垂直的角度往上攀爬,缆绳枢纽接驳处难免咯噔一颤,人们发出紧张又兴奋的轻呼,我们进去得迟了,站得不上不下,挂在中间,说说笑笑,倒没有很刺激的感觉。不多久就到换乘火车的小站,短小的两节车厢,左侧的位置可以看见峭壁上林立的松树和远处的雪山,我坐的右侧,沿途山壁披绿,空气冷冽生鲜,也很惬意。

西行散记(4)

阳光从那端照来,探进车窗,山中光线清透,一点点杂质也无,虽然海拔不过一千多米,据说紫外线很强,连一向不怕晒的外国友人都禁不住用手遮了侧脸。说来也怪,我到瑞士之后,很少感觉视线不清,仿佛连白内障也能不治而愈似的。

米伦小镇的入口处立着徒步线路指示牌,看了眼,大多是几十分钟一两个小时的脚程,欧洲人的徒步颇有些小清新。我们照旧以各自的节奏行进,我没想走多远,量力而行就好。小镇虽小,却不冷清,亚洲面孔多是韩国人、日本人,中国人倒没有遇见几个。走了一会儿,果然是乏了,时间也将近中午,妹妹想找间小超市买点吃的,因为是周日,少有店铺开门,竟一间也没找到。我独自走到半山坡上的小教堂外坐了会儿,只听见山谷中轰隆轰隆的螺旋桨震动之声,一架直升机徐徐从坳口冒出来。

西行散记(4)

独坐着,歇歇脚,又到方才的路口,妹妹还坐在长椅上。

西行散记(4)

西瓜二人久不回,我们在路边一间新加坡人开的店里吃了午饭,途中第一次看见中文菜单,兴奋异常,各自点了份馄饨面,餐具上来,是港剧中常见的公鸡碗,又是喜悦。12瑞郎一份,因为喝到热汤,钱掏得心甘情愿。

下山时占据了缆车较为靠前的位置,往下看去,陡峭非常,绿野村落,尽收眼底。我们说了许多话,笑声不断,而我心中总是有一处房间,掩着门,寂寂然。

西行散记(4)

次日原本打算再去雪朗峰,西瓜怕我们乏味,连夜更改了方案,转而决定去因特拉肯的哈德山。因特拉肯是游人相对密集之处,我们去时,倒也不觉。上哈德山的缆车时仅仅遇见一群日本中老年团,其余三三两两白皮肤游客。

哈德山的观景台我非常喜欢,不知为何,对高处、险处、静默处,孤绝处,有无限迷恋。我伏在那个远远伸出的∧形看台最前端,久久望着脚下的山川湖泊,日光注入,源源不绝,山中有鸟鸣,或许是乌鸦。

在因特拉肯的COOP超市吃午饭,那日是中秋节,因为时差,没法千里共明月了。

西行散记(4)

开车二三十分钟到施皮茨,毗邻图恩湖的小镇,泊有许多游艇,午后时分,极为和暖,湖边有人玩水,有人带着孩子荡秋千,又是一处极佳的疗养地。我们在码头边吃了冰淇淋,买船票,从湖上坐到图恩小镇,再搭火车回施皮茨取车,乘船约莫四五十分钟,出码头便是火车站,又搭十几分钟火车就能回到原处,兜圈圈游乐一般,换成我的旅行达人朋友们,完全小菜一碟,瑞士可以作为你们版图的最后一站。

西行散记(4)

西行散记(4)

这一日行程丰富圆满,回到瀑布小镇亦已暮霭沉沉。和母亲联系,她已经睡下了。因第二日早早就要去往下一站采尔马特,我将行李收拾好才躺下,腿脚肿痛得厉害,半夜里又起来吃了一次止痛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