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开。
(2011-09-26 22:40:30)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日夜有所思 |
避开渐渐成为一种本能。在争吵、不快、尴尬事件将要发生的时候,很自然并直接地起身离开。从前我会为自己的避开找一个不是那么自然的借口,但现在会坦白说,接下来的场面不太想看到,所以不好意思失陪。
据说我的行事风格变得直接,说话亦一针见血。我想那是因为比较节省精力的缘故。曾经也是个在处事上走婉约派路线的人,但随着独处时间的增加,和对自己身体的了解,不愿意再在很多事情与人上耗费精力。一些没有必要关注的朋友,也就不关注不联络了;一些难以为继的家庭关系,也就不勉强自己去维系了。
也许就是所谓的,生命减法。
减法也不尽然是好。有时减得太利索太凶猛,孤独寂寞无人说话是常有的事。
但想想,相比耗费大量精力去维持一段可有可无的关系,又觉得不如用来自己发呆或睡觉。
我们之所以过着当下的生活,冥冥之中仍是顺应了内心的选择,只是大部分时候不自知,以为是被动,以为始终被命运亏欠着。事情是公平的,有自由就必然有孤独,有陪伴就必然有捆绑,有理解就必然有误解……之所以没有成为ABC或者任意其他人,每一次的分岔路,其实都是从心出发的。
就像之前写过的一条微博:
我对往事的所有缅怀,都是为了陪衬对明日的期待。
我对你的所有想念,都是为了点缀对孤独的忠诚。
常常被误认为很有热情的人,不知是哪里出了差错,明明只有五分的热度,表现出来的,让对方感知到的却有七八分。这种误差最终会导致一些不对等的期望和必然的失望,但我又不愿意控制自己的行径,一味任性离谱下去。也不至于多离谱,“控制”的习性到了最后,会让人不再需要控制,根本忘记这回事。它已经成为你自身的一部分,是隐形的结界,使你和外界分离。
仍旧对生活抱有热情,如同对死亡抱有热情是一个道理,生死本来就是一体的。吃喝拉撒,爱恨纠缠,各种欲望不再被我刻意地回避。有几年我过的是那种玻璃隧道里的生活,离一切都很远,一切都拒于千里。后来慢慢懂得接受,感受过程,经历放下或者放不下,或许这便是人生。
对于时而涌起来的念头,很快被习惯性的理性思维划分得条理清晰。然而一件事情一旦过分清晰,则让人失去沉湎的机会,感情尤其如此。很多年之后我变成了想要喝醉而不能的人。很懂得如何适当地避开,避开伤害和被伤害,避开混乱,避开一切使我内心动荡焦躁的东西。
看似安全,实则也是无趣。
但究其原因,再追加一句微博体:我对激烈的所有体验,都是为了成全对平静的信仰。
这样想,也就在这不断叠加的漩涡里,多少觉出了一点顺适。
可见,知道自己要什么,的确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