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昨天晚上的豆腐丸子汤煮冷饭做晚餐,一边和在旁边洗辣椒的妈妈闲聊:“为什么我写的故事总是很沉重呢?总是那种让人看完之后会叹气的东西……”
妈妈说,“唔,是不是你的心里很沉重?”
“也不是啊,我自己觉得不算一个心思很重的人,算是想得开啊。”
妈妈没说话,她继续洗着,厨房里一堆咕噜咕噜,辣椒滚动,汤饭滚动。
“难道因为我欣赏的都是比较沉重的东西?唔,可是还好啊,我喜欢日本人的小说,日本人那种口吻淡淡地,但是故事很有张力的小说。不过青山七惠那种很纯粹的轻文艺我倒是谈不上爱,虽然读来心里会暖暖的没错。”我继续自言自语,汤很快沸腾,米饭一坨坨碾散,渐渐和豆腐丸子融在一起。
电视里在放《欢乐中国行》,林俊杰唱了首词是什么坑坑洞洞的歌,好像提醒路人走路不要掉进坑坑。今天老爸去普洱出差,没有人抢着看枪战片,客厅里很和谐。我想着90后们日后在回忆青春里充满的这种坑坑洞洞的歌时,会有我们现在听《爱的箴言》和《跟着感觉走》之类的心情吗?忽然间觉得自己很富有~~
吃着饭,我问妈妈,“一般的寺庙是不允许外人去住的吧?”
“可以啊,你外婆不就是经常去嘛。”
“她是皈依弟子,那叫挂单。”
“你也去皈依就好了啊。你看陈婆婆,全家老小都皈依了。”
“哎,你真是聪明。”
“太清苦了,你住不惯的。”
“唔,起早倒没啥,主要是过午不食……好残酷啊。”
“呵呵,你去寺庙呆几天再回来,肯定一脸菜色。”
“有菜就好了,我看最多是豆腐色,寺庙里总是吃豆腐。”
妈妈没说话,埋头吃碗里的豆腐饭。
…………
话说,这种淡淡的风格、对话或者神思恍惚的叙述,是不是有点儿日系呢?是不是没那么沉重呢?如何把这种散淡又轻忽的文字也写得让人感觉到一种吸引力,而不是铺垫一堆环境和形容词强行拽住人的衣领,我得好好想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