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昨天在洗澡的时候,忽然想起一个故事。
生活在寄养家庭的孩子,总是有意识地错开和叔叔阿姨使用公共设施的时间。
比如卫生间,厨房,电视机,淋浴器。
最初是很热烈的,孩子来自受灾地区,性情孤僻沉默,好心人百般呵护。后来彼此渐渐熟悉,叔叔阿姨亦有自己事务要忙,孩子上学,他们上班,很少交流,像所有家庭。
小孩很懂事,大人不在家便会自己做饭,饭后会洗好碗,将凳子放回原地,洗澡后用旧衣服将墙壁擦得干干净净,连每天睡过的床都理得平平整整。大人不以为意,只道孩子自觉自爱,几番夸奖之后渐渐不去过问,习惯他一点点擦掉自己的痕迹。
孩子上学,大人上班,大人起床的时候往往孩子已经出门上学,而深夜回来又早已入睡,照面的时候不多。有时大人忙碌几天回过神来,会觉得好久都不曾见到孩子。厨房没有用过的痕迹,卫生间也没有。但推开卧室门,他却睡在床上,呼吸轻轻的,轻得好像可以忽略。
发生火灾那天是周日,有人在外面喊,着火了,着火了。大人难得在家休息,正在沙发上打瞌睡,被惊得从跳起来。他们推开房间找孩子,四处都没有人,想来他是去楼下花园玩耍了,便忙不迭地抱着些重要证件往楼道跑去。
大人脱险了。小孩没有踪影。几小时后大火熄灭,搜救人员从他们家抬出一具小小尸体。
乌黑的手臂紧紧抱着一床被烧成焦絮的被子。那是他从老家带出来唯一的东西。
我是这样想。火灾发生的时候,孩子一直都在家里。可是大人没发觉,他们早已经看不见他了。大人长时间与小孩错开的生活习惯,作息规律,孩子像影子在偌大空敞的房间里靠着墙壁走来走去,到后来,他在或不在都只是这个“家”里的一个隐形人。
还是有这样可能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