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仲子宸
仲子宸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1,128
  • 关注人气:181,65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就市论市:当前投资者应该做好的几件事

(2008-08-11 10:47:48)
标签:

股票

市场

任务

熊市

等待

财经

分类: 心得杂谈
    各位关注小杜博客的朋友们,大家好!小杜继续发表新文来为大家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思维有所启发,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博客结识更多的好朋友。

 

    在大盘“跌跌不休”的阶段,但凡有一点头脑的人都已经意识到,现在不是胡乱操作的时候,防范风险已经成为重中之重。我在前面也已经多次提到这样的观点,即“弱市中不要轻易操作任何股票,否则你将被市场消灭”。这个观点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大力赞同,并且私下还跟我做了进一步的交流。当然了,我在前面还提到了一种最简单的看盘方法,即“该涨不涨,理应看跌”。说白了,就是“不上就只能下”了。所以,大盘久攻3000点不下,自然要选择下跌了。道理上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

 

    今天小杜想在博客中阐述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即:熊市阶段后期大家该做好的几件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大家都应该努力去理顺清楚的。从我个人在历史上经历的几次大熊市的主跌段以及熊市末期的情况来讲,以下一些事情是大家应该着重做好的:

 

    1、首要任务:保存实力,控制自己的操作欲望。资金是大家在股市的生存之本,可惜很多人对这个本钱很不珍惜,动不动就想在股市里“消费一把”。最后到头来的结果是:股票跌的越来越多,资金总额越来越少,自己进退两难,自尊心和自信心均大受打击。一旦前期股票下跌时自己亏损太多,那么等到行情出现转折时,你可能就没有那么多的本钱去打翻身仗了。如果你自己手中的股票全部被套死,那么可能你在后面做补仓的时候都会心虚的。所以,保存资金实力是第一要务,这个千万不可马虎。

 

    2、次要任务:等待二次加速下跌的出现。记得在前期知钱俱乐部时我曾经讲过历史上参与600150 中国船舶(原沪东重机)的操作,当时它的情况是:一段主跌之后出现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抵抗性弱反弹,之后又出现了连续跌停式的“二次暴跌”。等股价跌到一定低的时候,大底自然出现。大家目前要做的次要任务,就是耐心等待这个二次暴跌的完成。胡乱操作可能会遭到灭顶之灾。数个跌停都是可能发生的,当然这个情况一旦出现,将说明熊市已经到了“末段”,当然这个时间段将是市场最惨烈的时间段了。这个我在上周的周评中已经提到过了,大家心里要有数才是。这个时间段大家最好是轻仓或空仓等待,以不变应万变是最理想的好方法。对一些逆市上涨的股票,大家最好不要眼红,这对保持平的心态大有帮助。

 

    3、后备任务:这个方面主要是指大家要不断做一些统计性的工作,把那些业绩尚可但价格却已经跌到4元以下的个股做一个整理,这个工作大家需要亲手去做,属于一种统计性的工作。往往历史上能被游资相中连续进行拉升、并且能够持续出现短线快速上涨的板块就是这种“惨不忍睹”的超跌低价板块,短线黑马都是从其中涌现出来的。游资要求做盘的效果就是“短、平、快”,这些低价股正好符合他们的要求,不但价格低,风险小,而且拉升起来并不费劲,需要的资金不是很多。大家不要以为行情大跌就无事可做,你不对股票多做一些投入的话,它又怎么可能给你很高、很稳定的回报呢?是不是?

 

   4、辅助任务:趁着行情不好的时候,抓紧时间学习一些股票方面的基础性知识,这个是必不可少的后备辅助。有很多人懒得学习,对股票了解的并不多,大多数的情况下都在碰运气。操作上也是一点原则和方法也不讲,选股也是毫无章法,纪律等其他方面就更谈不上了。试想一下,你去做一件自己非常不了解的事情,成功的概率会很高吗?所以,知识的积累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你所积累的知识会在实际的操作中派上用场的。一切操作成果都是知识带给你的恩惠。

 

    以上说的每一件事情都是非常重要而关键的,希望大家能够予以足够的重视。在大盘没有稳定之前,用任何技术性的方法去判断底部都是“痴人说梦”,大家要抛弃侥幸心理,还是那句话:“承认事实是一种勇气”(最近我发现不少朋友侥幸心理特别明显,也许大家可以把我这篇以前写的博文拿来好好看看了,题目就是“承认事实是一种勇气”)。

 

    (注:本文发表于小杜在新浪网的独家博客,任何个人、媒体、其他网站不得私自抄袭、转载。如有任何问题,请随时留言或者是发纸条给小杜。欢迎广大网友监督、反馈。同时,本博客的评论仅做参考,不构成任何买卖操作建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