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行起源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述了世界的本质构成问题。它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构成。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或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古人把五行学说纳入推卦占卜预测术的范畴,以全息系统的观点,来观察,解释自然现象和人事,综合推衍出事物的发展和结果。
2.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五”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行”是运动变化,运行不息之意。“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1)五行特性
五行学说的“五行”概念,不是指具体事物本身,而是对万物的五种不同属性的抽象概念。
“木曰曲直”:木具有生发,条达的特性。其秉性温和向阳,而东方正是太阳初生之处,故木属东方。
“火曰炎上”:火具有发热向上的特性,而南方气候炎热,故火属南方。
“金曰从革:金具有能柔能刚,变革,清凉肃杀的特性,西方正是太阳落山,荒凉之地,故金属西方。
“水曰润下”,水具有滋润,向下,寒冷的特性,北方天寒地冻,故水属北方。
“土曰稼祥”:土具有载物,生化养育的特性,厚重适中,中央成了土的所属。
(2)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
所谓五行相生,是五类事物之间,一类事物对另一类事物有促进增长的作用;五行相克,表示一类事物对另一事物有制约和克制的作用。
五行相生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相生分为真生和假生两种情况。真生,指的是主生者本身有力量生受生者,同时受生者自身也有力量接纳主生者的给予。这必须是主生者和受生者自身的力量都不能太弱,同时他们的自身力量对比悬殊不能太大。例如,木能生火,必须是木,火都有力量,这样的木火相生才是真生。
如果不符合上面的条件,就是假生。古书中是这样描述的,受生者相对太弱而不能接受生者所生,按五行归类为: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赖木生,木多火塞;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水赖金生,金多水浊。
主生者太弱,受生者太旺,则表现为:金能生水,水多金沉;水能生木,木盛水缩;木能生火,火多木焚;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土能生金,金多土虚。
克也分为正克,反克。
正克是指主克者自身有力量去克制受克者,就是平常说的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反克是指主克者自身力量太小了,根本不能克制住对方,反而被受克者给制约住了。比如通常水是克火的,但森林大火时,倒一杯水出去想将火扑灭,是不可能的,这杯水马上就会被大火蒸发掉而化作乌有了。
古书中将反克描述如下:金能克木,木多金缺;木能克土,土重木折;土能克水,水多土散;水能克火,火多水干;火能克金,金多火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