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学说
(2007-01-05 10:47:14)
阴阳学说是我国特有的古老文化,一切事物的形成,变化和发展,全在于阴阳二气的运动。这种对事物的认知理解和运用的方式成为我国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
阴阳学说的产生,早在夏朝就已经形成,这可以从《易经》中八卦阴阳的爻的出现得以证实。八卦中阴爻--和阳爻-出现在夏朝的《连山》中,故《山海经》中有云:“伏羲得河图,夏人因之之,曰《连山》;皇帝得河图,商人因之,曰《蹿藏》;烈山氏得河图,周人因之,曰《周易》。”在夏朝就有《连山》这样的八卦书籍(注:现在东西方学者有人提出易经学说是非地球学说的观点),而八卦又是阴阳这两个最基本的爻主成的。所以传统观点认为阴阳学说起源于夏朝。
学术界对阴阳学说与八卦的关系,起源和演变过程有不同的见解。历史学
家庞朴先生认为,五行观念起源于商民族的龟卜,八卦起源于周民族的筮占。后来战国时期由于儒家的孔子,谡下学派的邹衍等将三大文化互相渗透,而到汉朝的董仲舒才集大成而完成了阴阳五行学说与周易八卦数术的全面结合。
八卦是由阴与阳两种对立的符号组成的,也是由四组对立的符号组成八卦,再由三十二组对立的符号组成六十四卦。故《周易乾凿度》指出:“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之宜宗也。”乾卦纯阳,坤卦纯阴,二者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是一切事物的产生,变化,矛盾的始终。阴阳不但统一了万物的两个方面,而且具有两种相反的属性。然而,事物和现象中对立的双方所具有的阴阳属性既不能任意指定,也不能颠倒,而是按照一定规律规类的。那么用什么标准来划分呢?《系辞》有: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为父,坤为母,生震,艮,坎,巽,离,兑六子。六子分男女,即天地生万物,万物无不会为两性。
事物中的阴阳是运动变化的,其运动是以彼此消长的形式进行的。《系辞》有云:“日往月则来,月往日则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成岁焉。”这里所说的往来就是阴阳消长的过程。如果这种变化出现了反常,也就是阴阳消长的异常反应。这时候的阴阳在特定条件下就会向其对立面转化。《系辞》曰:“阴阳合德,则刚柔有体。”阴阳的相互对立依存产生了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阴阳也在其中长期共存。“生生之谓易,道有变动,故曰爻。”易,则阴阳相易,也就是阴极生阳,阳极生阴,所以就有阴变阳,阳变阴。乾初九的阳在下,坤初六的阴始凝,说明乾坤两代一着阴阳矛盾的统一体。两卦的初爻是阴阳结合,阴阳转化的开始。也是所有事物产生,发展,变化的必然规律。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