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咬文嚼字别咬了自己的舌头

(2007-01-23 19:47:10)
分类: 杂感
据新华网记者赵兰英、孙丽萍报道: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编辑部,16日公布了2006年中国出现频率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十大语文差错。十大差错分别如下:

  1、将“像”错为“象”,这在电视字幕中出现最多;
  2、将丙戌年的“戌”字,错成“戍”字,这在大量的台历、挂历中出现;
  3、将神舟六号的“舟”字,错成“州”字,众多报刊杂志和电视写错;
  4、“即”字与“既”字用错,如“既来之”错为“即来之”,图书出版物中出现不少这样的混淆;
  5、街头招牌中常见的繁体字错误是:美發。如:‘美容美發中心’。滥用繁体字不合用字规范;即使用繁体字,‘美髮’也不能写作‘美發’。‘發’音fā,是‘出發’的‘發’;‘髮’音fà,是‘头髮’的‘髮’。两字均简化为‘发’,但音、义并不相同;
  6、在常用文体中,将“启事”写成“启示”; 
  7、新疆的“哈密瓜”因地名而得名,但在大量的商店招牌中,将“密”字错为“蜜”字;
  8、在标点符号使用中,很多人在寄信时喜欢在信封上将“收”字,用括号括起来,而括号是用来标明注释性文字的,用在信封上则是错的;
  9、圆明园是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抢掠并烧毁的,但在众多的地方将其错称为“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而八国联军是在1900年入侵北京的;
  10、孟子的“食色,性也”,常被人引为孔子的名言。
 
 
    看到上面这些,我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没文化。我现在都不敢读自己的名字,就怕一不小心读错了,说我不认祖宗。
 
    提倡咬文嚼字(这四个字真难打,不知道第三个字该读jue还是jiao),规范语法不是一年两年了,可上面的10条东东(估计字典里没这个词)10年前我们在读错,现在我们依然在错读,我相信10年以后还会读错,真不知道《咬文嚼字》编辑部推出这10大错误是想干什么?2006年是这10大错误,2007年把这10条顺序打乱重新组合一下又是10大错误。编辑部的原意估计是好的,想提醒老百姓规范文字,提高文化素养,可这真有用吗?中国字不像英文,拼错就是别的西西了,中国字相同发音的,长得像兄弟的太多了,而且不同的字搭配起来就是不同的意思,再此不举例子,我怕举出来更显得没文化了,我虚伪着呢。
 
    其实孩子们在上学的时候,老师教得字都是能从字典里翻出来的,一板一眼,绝不含糊。可当这些孩子开始长大了,开始发育了,开始远离书本进入社会后,他们就会把“以静制动”读成“以茎制洞”,把“机不可失”写成“鸡不可失”。中国文字真是“勃大茎深”,不同的企业为了达到不同的效益将汉字排列组合后不知能组成多少的词,面对如此眼花缭乱的词,没读错自己的名字已算不错了,哪还有闲功夫去规范规范?如果各位父母教师怕纯净的孩子踏上社会就会犯下毕生的错误,那么可以写信建议中央把路边的广告,企业的牌照都给抄了,眼不见为净,那么就一心只读圣贤书,天生蠢材必有用了。
 
    小时候我最恨语文老师说我语法不对,啥叫语法?两耳不闻窗外事,千金散尽还复来就是正确的语法?语文老师,你们别逗了,只要自己听得懂,别人听得懂就是语法,书面语和口语有啥区别?书面语就是写了让人看不懂的,口语就是说了后人家都能听懂的。我就不喜欢写“出恭”,我就喜欢写“大便”怎么着了?
 
   想规范文字请从广告,企业名称抓起,想规范语法,梦想照不进现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