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陆小曼与泰戈尔

(2023-10-13 15:46:41)
标签:

泰戈尔

徐志摩

陆小曼

诺贝尔奖

分类: 阅读

陆小曼与泰戈尔          桑胜月

《悲情陆小曼》(丁言昭著)值得一读,并非如人所猜想的尽是八卦。

陆小曼与泰戈尔的交往即是历史大事。

史载,泰戈尔于1929319日第二次来中国,就住徐志摩、陆小曼夫妇家。上海虽不是泰戈尔专访的目的地而是途径,但来回的落脚处均选陆小曼家,就非同一般了。这段史实尽管有不少人知晓,但却不如19244月的泰戈尔访华来得轰动。更不如被后人几十年来都津津乐道,以各种方式予以纪念。

泰戈尔是亚洲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之人,那年的初访是受梁启超、林长民的邀请前来中国讲学的。他的到来成为当时中国文化界一大盛事,各界的头面人物均有出场,泰戈尔更是从北往南演讲参观座谈近五十天。期间,社会对泰戈尔的欢迎与排斥是并存的,这不在我议论之列。也不在文化界某些猎奇者的注视里。

被人们注视的是泰戈尔左右站立的两位年轻的翻译徐志摩与林徽因。他俩全程流利英语陪同,二人还演出了一部 爱情剧《齐德拉》,分饰男女主角。当时的徐志摩甚至存有与林徽因重修旧好之念,于是向泰戈尔一抒心意。也于是绯闻再起。当时的泰戈尔虽已年逾花甲,然而诗人之心何其敏锐,他即兴吟诵了一首小诗:“天空的蔚蓝,爱上了大地的碧绿,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唉!”天空、大地、微风,各喻指谁,读者莫不清楚。机敏的诗人以三句短诗让民国时期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恋落下了帷幕!

那么,这和陆小曼有关系吗?当然有。当时的陆小曼还是 有夫之妇,不甘寂寞的她以自己的英语娴熟,也参与了对泰戈尔的接待工作且十分出色。遗憾大家都被泰戈尔的演讲与徐、林的绯闻牵去了目光。 直到热闹散尽,徐志摩已觉对林追求无望,世界各处兜兜转转之后,目光终于转落在了王赓之妻陆小曼身上,两人历尽千辛,终成眷属。

让我们重回泰戈尔1929年再次途径上海居住陆小曼家的故事。

泰戈尔一行人,于1929319日抵达上海,做短暂停留,然后去米国和东瀛讲学。其实在上海的泰戈尔的同胞安排他去住高级酒店,老先生谢绝。他早就在信中告知老朋友徐志摩要住其家。

住在南昌路石库门的陆小曼夫妇,特地在三楼为泰戈尔布置了一间印度风情的卧室。让他宾至如归。谁知这位客人见了,表示不喜欢,非要住徐志摩与陆小曼住的二楼卧室。他说“我爱这间饶有东方风味的、古色古香的房间,让我睡在这一间吧!”泰戈尔就像一位到了孙辈家的老爷爷,不愿出去玩,早餐后,与两位年轻人聊天,读诗歌,谈谈读读几个小时就过去了。“陆小曼觉得那一种声调,虽然不是朗诵,可是那低声的吟唱,更是动人,听得你好像连自己都走进诗里边,可以忘记一切,忘记世界上还有我的存在。”泰戈尔对陆小曼夫妇亲切喜爱,常抚摸陆小曼的头,叫她“小孩子”,外出赴宴,总把徐志摩陆小曼介绍给他的朋友“这是我的儿子和儿媳妇”说得二人心里热乎乎的。那一刻陆小曼忘记了所有的烦恼。

家里有了贵客,慕名而来者众多,那可是当世的名人,郁达夫啊,吴稚晖啊,杨杏佛啊……陆小曼听他们的言谈议论,赛过又读了书似的,开了眼界。

泰戈尔两天后开始了他的米国东瀛之行。三个月后的归途中路过上海,依然住陆小曼家。据说泰戈尔的出访很不愉快,“泰戈尔一路不倦地宣讲他那博爱、宽恕、和平的主张,却一路受到排斥、讥讽和冷落”。是徐志摩陆小曼的诚挚劝慰纾解平复了诗人的情绪。

二天的再次相聚,泰戈尔给徐志摩夫妇在他们的结婚纪念册留下了两件墨宝:一幅他的自画像——白发白须白眉毛的智者形象;另有一首赞樱花的小诗。专送陆小曼的是一件紫红色的莎丽;一只用头发与金丝绞成的手镯;一张精美的大如床单般的包书纸;一块印度风格的头巾。陆小曼曾拍过一张穿着莎丽的大照片, 陆小曼自认为是最漂亮的一张,六十年代初赠与了采访记者陆谷苇,不幸的是毁于文革。

陆小曼曾称自己一生悲情。但后人细细打量她的一生,她也有许多的高光时刻,幸福的岁月,与泰戈尔朝夕相处的几日,不就是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