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阅读札记——(四)芬妮,另一个灰姑娘的幸运
(2023-06-06 13:10:26)
标签:
简.奥斯丁曼斯菲尔德庄园芬妮埃德蒙 |
分类: 阅读 |
我的阅读札记——(四)芬妮,另一个灰姑娘的幸运
命运就是如此不公,同为三姐妹,上天却对她们的婚后生活做了云泥的安排,一个天上,一个人间!两个姨妈与他们的四个孩子(两个表姐,两个表哥),在庄园过着上流社会的优渥生活,而芬妮和她的八个兄弟姐们,跟着父母在扑次茅斯艰难度日。在母亲对两个姐姐求助之后,芬妮,作为被减轻的负担,让姨妈“仁慈”地领养到曼斯菲尔德的。
应该说,芬妮的姨夫和姨妈对芬妮一家是动了恻隐之心的,不忍心看着自己的妹妹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日子,他们除了给予钱财衣物等资助外,那就是领养了芬妮。但自家已经有了儿子汤姆和埃德蒙,女儿朱莉娅和玛利亚,主人先就在芬妮还未进入这个家之前,即刻统一了口径:“在这些女孩子逐渐长大以后,怎样在她们之间保持必要的差别,我的女儿们应该在心中意识到自己是什么人,又不能在行动上过分藐视她们的表妹……又必须让她(芬妮)明白,她不是伯特伦家的一位小姐。”这是应该注意的,又坚定指出“她们仍不是平等的。她们的地位、财产、权利和前途,始终是不同的。”我们无法责备身为贵族的托马斯爵士夫妇,他们作如是想,纯属正常,社会等第摆在那里了,一个贵族家庭把培家族、爵位继承人为己任,在当时英国是社会的普遍现象。
读到此处,读者就已经为还未出场的芬妮的命运担心起来。
芬妮的到来,在曼斯菲尔德没引起波澜,然而在芬妮,却陌生而恐惧。“芬妮不论在表姐们身边还是与她们分开,不论在教室,客厅或灌木林中,都一样郁郁不乐,觉得每个人,每个地方都显得可怕”。“公馆的富丽堂皇令她吃惊,那些房间太大了,她在屋里觉得不自在,任何东西她都不敢碰,怕弄坏它们。不论走到哪里,她都提心吊胆,怕遇到什么意外,最后只能退回到自己屋里啼哭。”
与芬妮年龄相仿的两个表姐,对小
表妹其实是不太相容的,嫌弃她没学过法文,更不会参与二重唱,嘲笑她不懂得待人接物的常规礼仪,让芬妮倍感孤单。
这就是穷孩子乍到富人家的真实写照!
作者简.奥斯丁对小芬妮爱护有加,理解芬妮初来乍到的战战兢兢,同情她的孤独无助,原谅她的不灵敏,甚至是笨拙,凡写到上述的一切,她都用轻柔的抚慰的仁慈的笔触予以介绍,予以纾解,予以点拨,小心翼翼地帮助小芬妮一步步迈步成长,渐渐适应,以致得到庄园众人的接纳。
最可贵地是,作者在温暖的篇章里,为芬妮设置了一位最温暖的表哥——埃德蒙。“从这一天起,芬妮变得安心了,她感到她有了一个朋友。”
小说里有大量的篇章,描述埃德蒙为芬妮小表妹排忧解难,遮风挡雨,如帮助芬妮乐于学习,勇敢展示才干,为芬妮争取与姐姐们同等的待遇。逐渐让芬妮把曼斯菲尔德当成了自己的家,敬重姨夫,陪伴姨妈,友爱姐姐兄长,尽享家的温暖。埃德蒙一直是芬妮依赖的大哥哥,兄妹无猜,快乐无比。
快乐的时光总是飞逝的,一晃七年过去,芬妮变成了大姑娘,埃德蒙也已到了谈恋爱的年龄,他爱上了克劳福德小姐。
从此开始,故事就趋于复杂起来。
在这个大庄园里,人员复杂,诸事更复杂。作者设置了几大事件罗织成一个关系网,来凸显埃德蒙、芬妮等主要人物的命运走向,以及各自或喜或悲的结局。
一,埃德蒙与克劳福德小姐的恋情
不用说,埃德蒙对克劳福德小姐是深爱的。爱她的美丽容颜,爱她的交际能力,爱她的善解人意……总之,在埃德蒙眼里,克劳福德小姐就是完美的化身。他将她设定为自己共度余生的妻子。当然,克劳福德小姐,在旁人眼里也是深爱埃德蒙的,特别是在芬妮眼里。
起初,芬妮对他俩是从心底祝福的,那是一种爱屋及乌的情感,是一种分享亲人快乐的情感。于是芬妮也成了克劳福德小姐的朋友。因为接触,也就目睹了这位小姐的方方面面,特别看到了克劳福德小姐对自己的表哥表面应付、利用、关键时刻还做拆白党——嘲笑反对埃德蒙选择的服务教区的牧师职务。一心追求去伦敦的享乐。看到了这些,芬妮为表哥的恋情忧心。也萌生了对埃德蒙的爱恋。
芬妮对自己的由兄妹之情渐变为暗恋表哥,她是克制的,还时不时地努力驱赶这种情愫。但一旦产生了爱情,平息压制不起作用,反倒平添痛苦。
埃德蒙不是不敏,而是把芬妮看作一位自己羽翼覆盖下的小妹妹,他的责任是卫护,从未细查芬妮的感情变化;埃德蒙也时常把芬妮当作情感倾诉的对象,分享他恋爱中的快乐,分忧克劳福德小姐带给他的种种苦恼。
这个事件的最终结局,造成了芬妮因痛苦而同意了姨夫托马斯爵士的安排——去家乡扑次茅斯散心并探望家人。最终埃德蒙从克劳福德小姐给与的痛苦里醒悟:原来深爱着自己的人就近在身边!那就是可以携手一生的表妹!这才有了小说末尾最感人的篇章——埃德蒙追寻到扑次茅斯!
二,半路杀出的克劳福德先生
克劳福德先生是克劳福德小姐的哥哥,也是庄园的常客。由于时常的出入,他发现了毫不逊色于托马斯爵士二个女儿的芬妮,她是那么美丽、温柔、得体。这位花花公子忽然心血来潮,想试试自己的魅力,对姐姐声称要把芬妮追到手。
克劳福德的初衷是追着玩玩,但在追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动了真情,芬妮在庄园里的任劳任怨,识大体顾大局,有文化涵养,待人接物的温存……无一不感化着他。结果连他自己都吃惊起来:我真的爱上了芬妮!非娶她不可!
接下来克劳福德由假追渐变成真追!那个真心实意啊,事事件件令读者感动,毫不怀疑克劳福德的改邪归正,连芬妮一度也受到了感动,如果不是有一个令她魂牵梦绕的表哥在心里,她也许会动心。
人物的变化无常,本质的暴露,真被简.爱斯丁写到了极致:在芬妮拒绝了克劳福德的求婚后,这位先生旧习复萌,他居然拐走了托马斯爵士的已婚女儿!造成了两个家庭的悲剧,也牵涉到多人的痛苦。
这桩曼斯菲尔德庄园的重大事件,一方面彻底冲击了埃德蒙对克劳福德兄妹原先的看法,看透了他俩的虚情假意、玩世不恭,也坚定了芬妮对表哥的真情实爱。促成了埃德蒙与芬妮终成眷属。
三,芬妮探亲扑次茅斯
在简.奥斯丁所有的长篇小说里,写贫瘠的农村及困苦家庭的,仅此一部《曼斯菲尔德庄园》。那是芬妮七岁离开的家乡,那里有她的父母兄弟和妹妹们。
在曼斯菲尔德生活了八年的芬妮,习惯了上等人的安逸有序富足的生活,面对这个杂乱无章,缺衣少穿,言谈举止皆粗俗的家庭,芬妮既同情又无奈。
有读者认为,作者不该详写穷乡僻壤的扑次茅斯,与前面的庄园反差太大,破坏了优雅的庄园气息,降解了谈情说爱的美感。此言差矣,恰是作者借助扑茨茅斯的贫穷,生活的挣扎反衬了庄园的穷奢极欲,正是以芬妮父母憨直粗糙但是非分明的见解,照出了曼斯菲尔德庄园里一些人道德上的缺憾。原来,简.爱斯丁心里不总是装着上层的先生和小姐姐,她把心中珍贵的一角留给了下层困苦的农民以及他们的子女。
另外,这乡下也是展现二个人物——克劳福德和埃德蒙品质的最好场所。前者,为了将芬妮追到手,居然放下纨绔子弟的做派,追到芬妮的家,毫不嫌弃芬妮家的寒酸与弟妹的吵闹,与之谈笑风生,带他的家人参观游玩,差点俘获芬妮的的心。后者埃德蒙则是在家庭突变,克劳福德小姐变心之后,痛彻醒悟到芬妮才是与他一心一意的同行者,毅然前来接她回庄园,视她为真正的伴侣。
芬妮与表哥,历经了曲曲折折,终成眷属,自然是读者的愿望,更是作者的着意安排。
简.奥斯丁,一生居住在较小的地方,家庭一向不富裕。这部小说是她的后期作品,已经三十六岁的她憧憬爱情,但一直未婚。在她的笔下,芬妮爱恋的成功,寄予着她的另一种理想——金钱不能是婚姻成功的唯一砝码,传统的有真爱的婚姻才是应该提倡的,维系的!
从这一点来读解芬妮,芬妮无疑是幸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