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罗丹馆里故事多(上)

(2010-09-10 09:34:39)
标签:

罗丹

加莱义民

巴黎

现实主义

旅游

分类: 旅行

四,罗丹馆里故事多(上)四,罗丹馆里故事多(上)
               <<加莱义民>>的一面

前天, 88,上海艺术博览会在世贸商城开幕。其中展出法国罗丹的青铜雕塑《加莱义民》,身价400万欧元,它是上海艺术博览会有史以来参展作品中身价最高的一件。闻此消息,我异常兴奋,前不久,我在巴黎的罗丹美术馆刚刚邂逅了它。

罗丹美术馆坐落在巴黎梵伦纳路77号。那是一座二层楼的展馆,外带一个美不胜收的后花园。1916年罗丹把所有作品捐给政府,以换取政府为他提供住房和工作室。作为交换条件,1919年当时政府在此建了罗丹美术馆。

四,罗丹馆里故事多(上)
                  罗丹美术馆的前门庭院


四,罗丹馆里故事多(上)

               罗丹美术馆的后面面对一个精致的花园


    踏进美术馆,方知该馆收藏了各种材质的作品6600件。一楼有九个展厅,二楼七个展厅。

看到青铜雕像〈〈加莱义民〉〉是出了楼房走向后花园的刹那,一组黑色的比真人略高的六人雕像赫然站在楼房与花园间的空地上,当时我极为震惊:那六人表情各异,居中的是长者,微低着头默默前行;有的双手抱头痛苦万状;有的握着巨大的钥匙,悲愤不已;有的招呼同伴相互鼓励。他们都身穿麻衣,颈套绳索.〈〈加莱义民〉〉这幅作品早就听说过,但眼见还是第一次。老实说,我并不了解它所表现的史实。这次上海艺术博览会展出前,我见到了有关这幅作品的介绍,在此我尽量回忆出来,与网友分享。

14世纪英法百年战争中,法国加莱城被英军包围。全城被迫向英军求和。但英军提出了全城必须选出六个高贵的市民任他们处死(结果是绞死了)。这幅雕像反映的就是六位加莱市民悲壮就义的场景。原先,加莱市政府慕名找罗丹为六人中的一位名叫圣彼尔的烈士塑像(即群雕中的长者)。等罗丹了解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后,罗丹决定为六名同为拯救加莱市的烈士雕座群像,但声明仍然只收取为一人雕像的费用。此像起雕于1884年。那时他放下了正创作的〈〈地狱之门〉〉。当时加莱市政府看了〈〈加莱义民〉〉的草稿后,认为作品过于悲痛,没表现出英雄英勇就义的一面,请他予以修改。但罗丹坚持要把人物的真实内心世界雕刻出来,要表现人物的个性而不是千人一面的大义凛然。他不予修改。再加上资金的不足,此件作品一直延宕到1895年才完成。成像后在美术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但最终,罗丹的那种逼近真实和深入探索的精神,那尖锐的心理刻画和强烈的性格表现还是征服了艺术界。

如今,我多次定睛观看拍回来的两张照片,了解了人物手中的钥匙即是即将献出的加莱城的城门钥匙,他们是为拯救全城而去赴死的;他们脚下的粗砺底座即他们赖以生存的加莱大地.我除了感慨这个雕塑传递出来的故事和精神,还为自己看到了罗丹的真品而庆幸女儿安排的旅行。

回看咱国内的雕塑,凡涉及到先烈就义主题的,烈士们无一不昂首挺胸,无一不怒目而视,无一不视死如归。其实,烈士生前信仰尽管大致相近,但性格也各有不同。他们赴死的方式虽无千差万别,然而不会一模一样。如瞿秋白就是盘腿坐着赴死的;杨开慧是特意穿上一件蓝布新衣上刑场的。也有的烈士就义时既不呼喊口号,也不唱国际歌,但他们与瞿秋白,与杨开慧不同样是为信仰而牺牲的吗?不同样为后人所敬仰吗?美术界表现他们的就义之所以千遍一律,那是加上了作者的情绪,更是时代政治的需要。看到罗丹的《加莱义民》,但愿艺术家们应该知道了什么是现实主义,什么是艺术家的操守了吧?

 四,罗丹馆里故事多(上)

            << 加莱义民>>的另一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