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旅行 |
6月14日,晴
戈果里,《死灵魂》的伟大作者。低矮的黑金属栅栏护卫着黑色的圆柱体大理石碑,碑顶是我们惯常所见的半身雕像,剪着齐耳的短发,留着一抹两端上翘的小胡子,智慧而洒脱。像,呈白色。戈果里仅活了43岁,他不希望死后为他竖像,但热爱他的人们还是在此为他竖了半身像。这里要提及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细节——地下棺木中躺着的大作家居然是一具没有头颅的骨骸!那么,他的头怎会不翼而飞了呢?原来他的头是被一个崇拜者偷走藏在家中独自膜拜了!后几经波折,那人终于将作家的头骨交出,家属将戈果里的头骨装运至意大利重新安葬,至于为何不运回新圣女公墓,给戈果里一个完整的尸身呢?这就不得而知了。
契可夫是戈果里的亡邻,他们不仅在这里比邻而居,而且寿龄相当,他也仅活了44岁。他的成就决不在戈果里之下,小说、剧本,留下的都是精品。他的墓前没有塑像,取而代之的是一座低矮的小尖顶屋。虽然材料用的是意大利最好的大理石,手工制作,四周围以镂花的金属栅栏,但这小屋实在低矮,如果不是出现在这里,在别处可能会被误认为考究的鸡舍鸽棚。他曾经写过《带阁楼的房子》,这小屋可与此有关?看来有点牵强,;在他的作品里,农村、樱桃园,是常常出现的,那么是否可以把小屋当作他钟爱农村乡野的标志?揣度终究不能代替现实,这里打住。
契可夫的心胸不同于一般。我把他的名言摘抄几句,以警示自己,能辨证地看待问题:
(!)如果一根刺扎了手指,那太好了,幸好没扎了我的眼睛。
你能说他是俄国的阿Q吗?如果那样理解,你算是不懂契可夫。
凭吊卓娅墓,是我们一行进新圣女公墓的初衷之一。我们是迫不及待地让导游带到她的墓前的。我们静静地站在她的墓地,深情地看着她的全身像,深灰色的大理石雕像再现了女英雄英勇就义的最后时刻:她双手被紧缚在背后,衣衫蓝缕,挺着裸露的胸膛,双腿微弯着,头,高高地向后昂起,据介绍,这就是17岁的卓娅被德寇绞死时的真实姿态和表情。这座雕像是1986年重新雕塑的。卓娅的原雕像身着长毛衣,挎着子弹袋。仅是一般女战士的形象,不足以体现英雄的视死如归,后运抵她的故乡安放。
我们是读着《卓娅和舒拉的故事》长大的,但是有些事直到今天到了俄罗斯才知道:卓娅被俘后,德寇强暴了她,并绞死了这个17岁的少女,这还不算,凶残的德国鬼子竟然又割下她一只乳房。斯大林震怒了,他把杀死卓娅的那个德国军团的番号通知给前线所有的部队,只要抓住这个团的任一个,格杀勿论,不接受他们任何人的投降!
就在卓娅墓的近旁,我们找到了她弟弟舒拉和母亲的坟墓.。母子的两座墓碑并列着,风格比较一致,碑都呈窄窄的长条状,椭圆形的相片都镶嵌在碑的中部,14岁的舒拉头戴鸭舌帽,尽管白衬衣外罩着西装,也难掩他十足的孩子气;卓娅母亲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戴的是军帽,穿的是军装,斜握着一杆枪,含笑地看着我们。这位英雄的母亲,接连献出了两个儿女,但她没有悲伤,无怨无悔,她是俄罗斯英雄母亲的代表,如今她和她的孩子团圆在这里,相信,更无抱憾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