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旅行 |
6月14日,晴
昨晚是在火车上度过的。
今晨6点多就回到了莫斯科,见了莫斯科,见了谢导,亲切得很,象是回了家见到了小别重逢的亲人。今天上午有大巴载我们去看胜利广场。
莫斯科胜利广场
提到胜利广场,圣彼得堡也有,只是导游没有将它安排成景点,所以仅在巴士上瞥到了一眼。那是一个建在街心的圆形广场,纪念碑耸入云天,为的是纪念圣彼得堡——当时的列宁格勒,与德国侵略者浴血奋战的900多个日日夜夜。了解了这一点后,急急回望雄伟的胜利纪念碑,这碑在我的心里就无限地放大起来。
莫斯科的胜利广场则是为了纪念莫斯科抗德的1418个战斗的日子,所以将广场内的胜利纪念碑——三剑碑设计成141。8米的高度。她也叫胜利女神纪念碑。三棱形的碑身,每个棱面上用浮雕板表现了莫斯科等12个英雄城市周围的战斗情景。在碑高100米处,古希腊女神右手拿着金光灿灿的胜利桂冠,她身旁飞着的一男一女两个小天使吹着胜利的号角,女神和天使作飞拥状俯瞰着俄罗斯大地以及来此瞻仰的人们。纪念碑的基座上方、碑身的底部,一个骑士身跨嘶鸣的战马,挥动着长矛,将象征敌人的水中蛟龙一截三段,显示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基座的五层阶梯,每一层代表战争的一年。纪念碑居于广场的尽头,后面是呈扇形的中央博物馆,环抱着巍峨的纪念碑。站在碑前,远观近望,威严肃穆凝重得让你感慨万千。我久久徘徊在摄人心魄的纪念碑下,默默为保卫莫斯科而捐躯的先烈致敬。
广场是个无比巨大的长方形。在广场的中轴线上,等距离散开有五块大理石座雕,分别镌刻着1941、1942、1943、1944、1945 五组金灿灿的数字。这不是五个无生命的冷冰冰的数字,凡有点历史常识的参观者都知道,这是指血雨腥风的抗德五年,这是莫斯科人世世代代都不会忘记的五年!
胜利广场远比红场大得多。一边是多个喷泉的方阵从一头排到了另一头,蔚为壮观。蓝天下,冲天的白色水柱跳跃喷涌,似鲜活的生命在起舞。另一边是由红旗、镰刀、麦穗显示工农大团结的圆柱体雕塑,也从一头排到了另一头,与喷泉遥遥相对。
走在富有浓郁爱国氛围的胜利广场,感受到俄罗斯没有忘记过去,因为这个广场,始建于1995年5月,那时,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经50周年。
新圣女公墓
新圣女公墓,建于16世纪,,位于莫斯科的西南部。据说,彼得大帝的姐姐索菲亚公主曾被囚禁在这里并葬身于此,中国人因此把它叫做“俄罗斯的公主坟”。最初这里是教会上层人物和贵族的安息地,自上世纪30年代起,艺术文化界名人陆续迁来,终成名人公墓。它占地7。5公顷,埋葬着2。6万多位俄罗斯各个时期的名人,是欧洲的三大公墓之一。
这个景点,原不在旅行社开出的旅游计划之内, 是它的盛名让我们与旅行社做出了交涉,从而有了今天的成行。进入墓园,即见一长长的甬道,路的两边,排列着大大小小,高高低低,形形色色的墓碑。若不是谢导带路在墓间穿梭,怎能找到几个早已从网上查到的名人墓?这里择要描绘几座,以备忘:
赖莎,戈儿巴乔夫的夫人,于戈儿巴乔夫下台后几年死于癌症,给了落寞的戈儿巴乔夫致命一击。赖莎在丈夫当政期间曾为国人景仰,现在墓地上挺立的是一座赖莎少女全身像,亭亭玉立,身材婀娜,向下注视的眼神略带忧郁。戈儿巴乔夫何以为妻子竖一座年轻的雕像?莫非他意欲自己的爱妻赖莎永远青春长驻?
首先描写一下赫氏的墓碑——他的墓碑,从下到上,由黑白两色的大理石构成,左黑右白。在顶端,于黑白大理石之间,镶嵌着赫鲁晓夫圆圆的光亮的脑袋,他正面含微笑地注视着前来注视他的旅游者。现在围绕这座墓碑再来说一段故事:为赫鲁晓夫雕塑墓碑的是一个著名的雕塑家,名涅伊兹维斯内。他曾被赫鲁晓夫欺压多年,至于在公开场合被赫鲁晓夫羞辱已成家常便饭。奇怪的是,在赫鲁晓夫临终的时刻,他居然提出让涅伊兹维斯内给他设计墓碑。当赫的家人犹豫地向艺术家转告这份遗嘱时,想不到心胸宽阔的涅伊兹维斯内不记前嫌,一口答应,只提出了一个条件:不得干涉他的雕刻设计。成像之后,赫的家属那颗忐忑的心终于放下,因为黑白相间的架构,正体现了赫鲁晓夫客观存在的正负两面,象征了人们对他的毁誉参半。赫鲁晓夫的名气太大,我们还得为他写上几笔:40多年前,当赫鲁晓夫结束了和印尼总统苏加诺的会谈后,飞往黑海之滨休假,勃列日涅夫和波德格尔内在莫斯科发动了政变。在赫鲁晓夫返回莫斯科机场时,等待他的是在退休书上签字。然而让人感慨系之的是,当年曾将赫鲁晓夫赶下台的波德格尔内现也葬于此了。两个政治宿敌居然同眠一个墓区,不知他们可曾见面?见了面可有话说?但愿他们的亡灵能在安谧的公墓里和平共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