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牌高校生们为何纷纷弃学?

(2010-11-25 18:00:58)
标签:

名校

弃学

教育

高考

扩招

杂谈

分类: 拍案惊奇(大学篇)

据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布的一项统计显示,在该校今年录取的研究生中,有38名新生弃学,其中包括1名博士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今年录取了1700余名研究生新生。开学1个月后,有29人未办理入学手续,其中包括4名博士生。

据武汉大学调查透露,今年该校录取的本科新生中,有63人放弃上大学的机会。

……

这实在是一个惊天大雷,名校大学生竟然纷纷弃学,上至博士生,研究生,下至本科生,而弃学的原因很多都是因为找到了好的工作。这股弃学潮透露出两个可怕的信息:第一,高文凭含金量越来越小,含水量越来越高。第二,人们追逐高文凭很多是为了高回报,当它的回报值小于期望值时,人们会果断地抛弃高文凭。

对于第一点,文凭的含金量毫无疑问是“今年花不比去年红”的江河日下的状况了。高校各层次学生的大肆扩招甚至滥招是首要元凶。所谓物以稀为贵,当稀罕物泛滥并且这稀罕物自损价值的时候,这稀罕物就成了地摊货。

至于后者,只能说大家现在都务实了功利了。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更幸福的生活,当努力被人们感觉到是在白费功夫时,还有谁会情愿去付出努力?从本科生就业率低开始,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就开始了。当年非常吃香的海归,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后,纷纷落马,相继爆出了找不到工作的新闻,一夜之间,各个文凭的掉价速度堪比股价的暴跌——至少,这些文凭在人们心中再也回不到那个高度了。不信随便告诉个人说A是某名牌高校的博士后,那人十有八九会抱着中立态度说,就是不晓得能力怎样,不会是个银枪蜡头吧。

这个恶性循环的可怕之处在于,虽然高校就业率日益走低,但高校却一直在扩招,录取率不断攀升。这就好比一根水管,一头吸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活水,另一头却排出了无人愿意买单的漂白水。

被处理过的水们不满意,于是最后铺水管的人给出的解决措施是,让这些水自力更生,并告诫这些水们要放低眼光甘心去当冲厕所的水或者是洗菜的水或者其他,或者送入处理它二次反渗透,然后再度排出,解眼前的燃眉之急。只是,鲜少有人想到要去检查一下是不是水管出问题、里边长青苔了,并将之清理整顿。

更可怕的是,即便是清澈的井水,如果不经过水管处理变成自来水的话,没有人会承认那是能用的水。这类似于现在的文凭之于工作,找好工作一定要文凭,但有文凭不一定能找到工作。

我在设想,假若我在一年半之前放弃上大学,我现在会怎样。或许我会去复读换一所更名牌的高校,或许我会径自外出打些体力活儿——没关系又没文凭的找体面地脑力活儿不是件容易事儿,或许我会当一个自由职业者居家码字或者自营一家小店。我惊然发现,如果我不上大学,我能做的事儿会被大幅度限制,我能做成的事儿本身的门槛也会被抬高许多——虽然事实上这些事儿准入门槛很低。

选择上大学,你会发现你对于现实无能为力;但如果选择不上大学,你会更加发现你对于现实更加无能为力。

你唯一有能力操控的,只有你自己。不论你对自己的大学是多么地不满意,不论你对自己的专业是多么地不满意,你唯一不能不满意的就只有你自己。虽然前景一片雾茫茫,但你能做的就是不自欺,不自弃,充实自己,找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想学的东西,过完你的大学去拿那张文凭吧。这怎么说也好过成天抱怨学校,沉迷游戏好得多。

如果日后有幸觅到一份好工作了,那么请珍惜——毕竟我们很多人不是圣人学者,考研究生更多的冲的是文凭本身而不是学识本身。这是悲哀,但也是残酷的现实。

即便全世界都抛弃了你,你也不能放弃你自己。谨此共勉。

 

 

 

 
                        名牌高校生们为何纷纷弃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