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打个电话回家
标签:
大学空巢父母杂谈 |
分类: 文艺青年 |
在搜狐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子女离家求学导致中年空巢提前15年,情感容易产生大波动。换而言之,我们的父母,被迫提前进入了孤独真空的空巢期。
俗话说,儿行万里父母忧。我每次打电话回家,我妈开头的几个问题总是这几个:“吃了吗?”“天气转冷了吗?”“买衣服了吗?”“钱还够花吗?”
从来没有哪一次漏过这其中的一个问题,也从来没有哪一次这几个问题的次序不一样了。
我习惯上是两周打一个电话回家的。而在接连的几个电话中,我惊讶地发现,我妈的记忆力惊人。譬如说我上一次和她说我感冒了,正在喝药。在两个月后的下一次电话里,她就会追加一个问题,你的感冒好了吗?再譬如说我上一次和她说我胃不舒服。她在下一次的电话里就会说她找了某中医询问了,该吃什么什么养胃促进消化。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我妈她总是能精准地记得我在电话里和她说过的一些小事儿,而这些事儿可能我自己挂了电话就忘了我说过。
有些人向来给家里打电话要么是生活费不够要钱了,要么是电话,打通了却报喜不报忧,说好不说坏。事实上,我最先也是有这么做过,但我妈在一个电话里和我说,你一个人在外面怎么可能没点烦心事儿?你尽挑着好的说,是不是有些事比较大条(方言,严重的意思)。
那时候,我才再一次意识到,爸妈吃的盐比我们吃过的饭还要多,我们耍的这点小心思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从那之后,我给家里的电话就适当地加入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不开心的事儿,譬如生病了,譬如天太冷衣服不够暖和。
记得有一次该打电话回家的时候,我却因为琐事繁多而且心情不佳没按时打回去。一个多小时后,我妈的电话就紧张而急促地追了过来。她声音里带着些紧张地说,你是不是都忘记要给家里打电话了?
提前进入空巢期的他们,更敏感,也更容易紧张。
我有在小长假里出去旅游的嗜好。旅途上的照片会尽数传在QQ空间上。
我妈会让我表弟帮忙上网进我的空间,一张张照片地看过去,然后在电话里和我评头论足,哪张照得不好,哪张风景不错的。末了,她总会再补上一句,你尽照风景去了,自己都没多照几张。
后来,我表弟在QQ上和我说,我妈看照片时翻到有我的照片的,会在那一张看上许久。
提前进入空巢期的他们,不仅仅是想经常性地听到我们的声音,更想的是能多看到几张我们在大学生活里的近照,确认我们是胖了,还是瘦了。
我妈赶时髦,在电话里常会和我说今儿她又烫了头发,然后再不久后的两周她会和我说她把头发拉直了。
我问她怎么这么反复无常。她说也不知道为什么问什么,心情不是很好,就想换个发型。
我记得在我上大学之前的我妈并不是这样的,她甚至会心疼地舍不得做头发。
空巢期,她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地变了。
搜狐网的那篇空巢文章,让我惊然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我们的父母,正在一个我们视线所不能覆盖的地方,处于一种我们所忽视的特殊时期——空巢期里,一边想着我们,一边慢慢老去。
以后常打个电话回家吧。
以后打电话回家的时间,尽量延长吧。
以后寒暑假就不任性地一个人游荡在异地了,可能的话,回家陪陪他们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