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疯狂增殖的大学教材

(2010-08-05 17:23:16)
标签:

大学教材

高校

增殖

十年

山寨

盗版

学术成果

杂谈

倘若要从小学、中学、大学三者中找出相同点的话,那么首当其冲的一定是都要交学费,其二便是开学之初厚厚一摞的教材以及教辅书籍。

说起这教材的本事,那真是比之精通七十二变的孙行者也是不遑多让。同一门教材,封面就五花八门,或是所谓全新改版其实新瓶装旧酒,或是生身之母不一样。教材都如此之多了,教辅那更是遍地开花,多过牛毛,往往一本教材就可以孕育出十来本教辅材料。虽然面孔各异,但里边内容大致无二。好比克隆,一样的基因,而受孕者却不一样。

教材量多不要紧,但教材错误多就很要命了。

这年头上学读书的人那么多,教材是不愁销路的,换而言之,教材的利润是相当可观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益驱使下,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加入了教材制造者的行列。也仅仅是制造者而已,远远不是创造者。复制,盗版,然后批量生产,再在联系学校联系书店协商好利润分成,随后大批量的教材就流入教材使用者——学生手中了。

利润也就那么多,流程就那么简单,谁下手快,谁捞的就多。于是,出版机构一个个跟赶着投胎似的,不校对,不核查,错误连篇也视而不见,争分夺秒地就把教材给出了,生怕慢了一步别人就把本该属于自己的奶酪给偷了。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有利能让人变鬼。

这么简单的流程也就在中学常见,在大学这流程更是进一步简化。出版机构直接就是教材使用者了。

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显示,我国大专及以上课本1998年出版7529种,其中新出版2903种,总印数9809万册;2008年出版34881种,其中新出版13371种,总印数30634万册,分别比10年前增加3.63倍、3.61倍和2.12倍。

大学教材这般增殖速度疯狂速度堪比大学扩招了。原因何在?其一,教材在很多高校里都计入学术成果。部分教师为提供职称评审材料编写教材,认为这是一种捷径。有这么简单的捷径就可以获得学术成果(这学术成果是在是相当的不学术啊),部分教师当然是趋之若鹜了。

其二,这个年头就连出版社也跟随着泛滥,有点小名气的大学旗下常常可以见到某某大学出版社,似乎是为了让学校的学术成果第一时间面世似的(而事实上折腾到最后这类出版社时常是出版一些不入流的书)。给自己的上头出版教材,自产自销,自给自足,既让学校教师捞到了学术成果也让学校省了钱,一举两得。

因此,不难解释在短短十年里大学教材出版量的增值几近细菌了。一个学校一本教材,一本教材一堆错误。不公平的是,错误的承担者被转嫁给了学生,将错就错的利润全给了学校,典型的吸了血还要扒点皮走。

很多大学都是这样,十分排外。学生手头用的教材以及教辅材料出版方都是学校。教材部分的钱让学校牢牢抓在手里。更有甚者,为了保全学校的利益,用软性手段抵制学生使用二手教材,变相地让学生购买新教材。这软性手段通常是两年甚至是一年就借着改版的名义给教材来个整容,砍掉一点再补上另一点,封面再大变装一下,不明就里的学生就这么给忽悠过去了,主动挨宰了。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周光礼表示。“看似可选择的教材多了,实际上,大多数是千篇一律的重复编写,不过是一种虚假繁荣的学术泡沫罢了。”当真是一语中的。

山寨教材真真是害人不浅,无孔不入。有的同学很不幸,选修的课必须要买授课老师推荐的或者自编的教材,不买可以,考试挂了自己看着办。有的同学很幸运,必修的课不必花钱买教辅材料——学校送了自编的,结果那材料不是印刷质量差,就是小错误这里一个那里一堆。

这是事实,不是杜撰。

不论是金钱还是学术成果,终归一个利字。学校抢利,学生遭罪。高校作为教育机构,职责是培养人才,而不是争名夺利。摆好位置,断了无谓的争名夺利之心,山寨教材将绝无生路。

而学生,作为教材的消费者,本该有对于消费品教材的知情权,却被学校越俎代庖强买强卖了。这很悲哀,却是无可奈何的一件事儿。毕竟主动权在学校手上,真正有权决定使用什么教材如何制定授课计划的,在老师手上,在学校手上。在这一方面,作为学生,当真是无能为力——这就是现状。终归到底,还是状况的改变,还是得靠学校态度的转变。

大学教材已经疯狂增殖过度了,是时候控制增殖甚至是减产,汰劣存优了。

 

相关链接:大学教材十年增数倍 “山寨本”泛滥亟待清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