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语之幻灭语
(2008-11-15 17:04:11)
标签:
红楼梦文化杂谈 |
一路读着《红楼梦》,转眼就到了宝玉成婚,黛玉焚稿断情一章。当绛珠喊着“宝玉,宝玉,你好……”魂归离恨天之时,我的眼睛短暂地失明了一会儿,书上后续的文字变得模糊甚至是空白,我无法象庄周丧妻时那般豁达看开,还是会为着一个可人儿的凋亡难过,尽管她只是存在于小说中的人物。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死老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葬花词》还清晰地萦绕耳边,葬花人却已魂归天地。
在得知宝玉的婚讯之后,她选择了死。她一生唯一的期盼已然灰飞湮灭,她的生已经没有了意义作为依托,便只有纷落委地,无人去收。
但凡有知觉的人总是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为自己的生寻找确定意义,没有人会甘心自己的一生浑浑噩噩。当生的意义被确定之后,人的任务便是实现并且丰富这个意义。比如说南宋的岳飞,当他的母亲用针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刻上了“精忠报国”四个字之后,尽管他还是懵懂的孩童,但这四字毫无疑问成了他生的意义,他的抗金收复失地是为报国,他在抗了数道金令之后仍旧是选择服从昏庸的君王乃至含冤而死,这不是他的优柔寡断,而是他实践其“精忠”的人生意义。精忠报国四字在成为岳飞的人生意义之后,它本身的意义也被岳飞的实践丰富了。
然而,一旦人察觉到自己的人生意义因或者难以实现或者定位错误或者其他诸多原因而失去了意义之后,人便萌生了死的念头。因为生对于他来说,已经毫无意义可言。比如潇湘妃子在对宝玉的爱情失利,在她的人生意义失去了意义之后,她绝食,她糟践自己的身体,只求速死。再比如自杀的尤氏姐妹,一个引颈一个吞金,她们在生的意义失去意义之后都决然地选择了死。
当然,还有一种人,就是在他原有的意义失去意义之后又迅速地重新确定了生的新的意义。比如贾宝玉,他在新婚之夜揭开宝钗的红盖头之时,他的人生意义便骤然失去了意义。尤其是在黛玉魂归离恨天之后,他的爱情,他的意义更是成为了水中之月,镜中之花。然而他在一番寻死觅活之后却仍然选择了生,因为他将他的爱情对象试着由黛玉转为宝钗,将他的原本失去了意义的生赋予了新的意义,使得他有了生的意义,有了活的动力。可惜的是,黛玉没有福分成为这种人。
当意义成为幻象,当幻象破灭之时,与其选择决绝的死,不如选择崭新的生。
PS:刚看到一清华女大学生跳楼自杀的新闻,挺惋惜的。自杀,似乎是很多人走投无路时选择的路。然而,得生是福分,求死是折福。惜福为上,折福为下。幻想以后能不再看到“自杀”二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