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最近又陷入了众人声讨而非理讨的境地.
原因无它,只是因为他他不喜欢所谓的经典,也不喜欢所谓的大师.并且把他的这种不喜欢道出而已.
开门见山,我支持韩寒.
诚然,人是社会性动物,有些东西是需要一个标准来统一的,比如法律.但是若是所有东西都要标准的话,人干脆直接进化做机器人好了.
文学品位,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导致引起今日纷争的根源在于,前人把本来不需要标准的文学定了标准,并且这种本就不该存在的标准借着血缘传承到如今,甚至,许多没有研究过标准的人因为一种莫名的情结成了保卫标准的卫道者.好比说,现在痛骂韩寒的人中又有几人对于巴金、茅盾、冰心等所谓大师的人的作品全部烂熟于胸,可能这其中甚至有一部作品都没读过的人。他们会这么做,只是因为他们儿时被强行灌输了这种标准,并且对这种标准笃信不疑。
没有普适的经典。一本书,如果给予一个人某些心灵上的启发,那么他就会将这本书奉为经典。反之,倘若一本书对于某个人没有留下任何痕迹,那么即便它被他人奉为经典也注定成不了这某个人的经典。当然地,如果某个人从小便被标准僵化了思维,那么对于他来说,人云的经典就是他的经典,即使这所谓经典并没有提供给他任何精神食粮。
我觉得韩寒不过是说了实话而已,所谓的经典不是他的经典,他的经典不是所谓的经典,仅此而已,竟因此而引起了轩然大波,成了热门话题。看来,被标准僵化思维的卫道者不在少数。当然,不否认,这些卫道者确实读过所谓的经典,并从中获得启发和深思,将所谓的经典变为自己的经典。那么他们的作为就是捍卫自己所认为而不是别人所认为的经典,这无可厚非。然而,倘若把自己所认为的经典标准强加为他人的经典标准,这是比强盗更恶劣的强奸型的强行给予,不接受的人就要接受众多被蛊惑的人审判——被蛊惑的人审判未被蛊惑的人,这倒是件奇事。由此可见,文革的风气尚未消失殆尽。
至于卫道者中完全没有读过书的、只是人云亦云地认定所谓的经典为自己经典的人,这根本就是愚蠢。如同提线木偶似地,人家说怎么着你就怎么着,人家说是一你就不敢说是二,典型的大脑发育不全,幼时缺乏甲状腺激素,神经迟钝。这种人,根本没有资格参与争执,也不过是充当打手和炮灰罢了,一件普通的见地各异问题被这些人强行提升到了颠覆国家制度之类的高度,这种情况就跟我之前在一篇叫《泛滥的爱国主义》的博文中提到的一样,顶着个爱国的大帽子,“其实下面不过就是个洋葱头”。
韩寒挺无辜地,他不过就因为自己所认为的经典与众人所谓的经典大相径庭,加之他个人的高人气,一个个人喜好问题就成了社会性话题。他也成了众矢之的,有人拿着腥臭的口水乱喷(估计刚从粪坑里爬起),有人拿着燃着怒火的盾牌庇护他。
人云亦云,这是一个社会性的弊病。一般来说,某件难下定论的事出现之后,舆论总是一边倒的,力挺某一方,然后一堆网友一轰而上,喷着唾沫星子历数反对者的不是,再然后就是“只要你认个错,站我们这边,我们会接受你的”这种俗到掉渣的结局。说白了,现下的争执,就是一方同化另一方的过程罢了。但是事实证明,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出现的机会约等于0。通常的争执结局都是,在双方的争执到达了白热化阶段后突然不了了之,前一天还热门的话题搁天几天就成冷门了。着实让人匪夷所思。
跑题了……言归正传,所谓的专家请勿将不需要标准的事物定莫名其妙的标准,然后还道貌岸然地保卫着标准。所谓专家者,最需要标准然而却最没有标准的群体是也。让这种群体制定标准,无异于一只无头苍蝇给一个盲人引路。
每个人都有权利制定自己的经典标准,,至于那个经典是庸俗是高雅,那就纯粹是个人修养问题了。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如果一个人连这么一个自由都难以享有的话,那么人也枉称为人了。
套用一句广告语作结:
我的经典,我选择,我喜欢!
PS:刚一放假回家就看到韩寒论大师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的,许多人都写了博文发表自己的观点,是故博主作此文表明观点。同意也可,不同意也可,尽随君意。我的观点至少还有我自己同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