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散文菊花原创文化 |
风吹过,落下一树繁花。花落在小溪里,随水远去。水声清脆欢快,在地平线彼端传来回声。
按下“OFF”键,画面变成漆黑。
“太阳下山明早一样爬上来,花儿谢了明年还是一样地开……”
忽然想起这首很早以前就听过的歌。哼着歌儿,我信步到了院子。
菊花正开,浅黄色的硕大花盘,墨绿色的粗壮茎叶。
不久前,它还是一株光秃秃的绿竿子呢。它的花开是在某个清晨或者某个我不知道的时间。花开了,植株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了呢。
看到它盛开着的花的那一刻,我再没有以前的欣喜愉悦了。我知道,它终究会凋谢。我甚至知道,在它凋谢的时候,我不会有那么一丝一毫的伤心。我知道,花开了,明年还是一样会开。
是何时开始淡然的?(或者应该说是漠然。)我不知道。偶尔想起以前为花开而狂喜,为花谢而伤心欲绝的情景不禁觉得可笑。
我是个喜欢拈花惹草的人,经常在自家小院里种些花花草草。
那一年夏末,我第一次种菊花。我按时给它浇水,一天十几次跑到院子里看花开了没有。自然,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在无数次的失望之后,它终于开花了。我欣喜若狂,逢着同学就说,嘿,我种的菊花开了。
花在晚秋的风中强撑了一段时间后,凋谢了。淡黄的花朵一点点地被褐色浸染,直至整朵花变成死的颜色,从花茎上落下。我难受至级,逢人就说,唉,我种的菊花死了。
下一年花开的时候,我又高兴了。下一年花谢的时候,我又伤心了。一直循环着。只是这高兴、这伤心一年淡似一年,时至今日,已是无喜无悲了。
这算是鲁迅笔下抨击的“麻木”吗?亦或是范仲淹所谓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呢?
是漠然亦或是淡然?这是一个困扰我的问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