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qing话题老铁匠铺子黎德智摄影简白 |
图/文 简白
【拍摄时间:2013-10-26日 拍摄地点:湖北省老河口 拍摄相机:佳能 5D 拍摄镜头:24L】
【图二 ▲见到黎德智老师傅后,首先吸引我的是,清脆的锤声。很原始的工具,老夫妇俩一个抡锤,一个帮烧着铁炉。清脆的锤声迎风而来,有一股闹市区享受不到的愉悦】
【图三 ▲在我的要求下,黎师傅伸出干了62年铁匠的手,手很粗糙,但很结实】
【图四
▲今年79岁的黎德智老师傅,从小在老河口李楼长大,17岁开始学打铁,打铁对他来说,已经是一辈子,以前,他在乡下开铁匠铺,在交通路开铁匠铺还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
【图五
▲我问黎师傅,现在的活多吗?老人家说,还可以,街上的人需要个刀、铲、锄头、铁链子什么的都会来这里找他,做的最多的活还是附近建筑工地上,修一些工程上用的铁件,这个店铺养活他们老俩口一点问题都没有,有时候还给孙娃子们一点补贴】
【图六
▲黎师傅一边打着铁,一边跟我聊着,不一会铺子来了客人,客人要求做4个比较特殊的铁铲,铺子里没有现成的,黎师傅告诉他要定制,四个铁铲需要一天时间,第二天下午可以取件】
【图七
▲客人讲着铲子的制作要求,黎师傅拿起石笔,在地上画着,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致画出了铲子的外形,客人点点头,表示比较满意,第二天下午来取货】
【图八
▲除了最为原始的打铁工具和铁炉外,在铺里看到的一个半机械化气锤,这台气锤是13年前在河南南阳买的,当时花去了5300多元,黎师傅的儿子原来在运输公司开车,那年在南阳买了气锤后从河南连夜拉到老河口,有了气锤,打铁可以省力不少】
【图九
▲在交通路上,可以说没有人不认识黎师傅老夫妇俩,在来老河口的路上,当我们问起路人,几乎无人不知,就这样,我们很顺利的就找到了】
【图十
▲79岁的黎德智现在可以说已是四世同堂,儿子们和孙子们都在老河口,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没有干着祖传的老手艺活儿,好在孩子们都离老人不远,每天晚上都能来看老人家】
【图十一
▲在老人家年轻的时候,黎师傅在街上跟着一个铁匠师傅学习打铁手艺,学了3-4年,之后,就自己置办了手工工具,也开起了铁匠铺,这一干就是62年,图为铁匠铺一角,老人说这些东西一样都不能扔,都是有用的】
【图十二
▲黎师傅的老伴叫李琴英,今年71岁,一辈跟着黎师傅,不管是刮风下雨,我问她,黎师傅带你出门玩过吗?她说,没有,老夫妇俩从来没离开过铁匠铺,因为,铁匠铺离不开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来客人】
【图十三
▲儿孙们在老河口大多都是开车的,有自己的事情做,有自己的事业,都不愿意接手这个铁匠铺,祖传至今的打铁老手艺怕是要失传了,黎德智说,想收徒弟都难,年轻人宁可出去打工,也不愿学这手艺,能坚持到哪会是哪会,打不动了,我就歇了】
【图十四
▲提起62年开铁匠铺,黎德智老人感慨万千。以前同时跟他一样打铁的同行,听到最多的就是“某某铁匠铺关门了!”某某以离开的人世,但他一直坚守着,就是不舍自己的老手艺】
【图十五
▲虽然现在的农具和菜刀这样的钢铁物品都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但是,传统的打铁手艺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如果失传太可惜了】
【图二十
▲夕阳照在屋子里,老人正在干着活儿,嘴里不停的给我讲着故事,手工打铁这一行,就像快要落山的太阳,慢慢的退去它光鲜的色彩】
【图二十一
▲老人说,这叫“砧子”,这60多年来,他以一共用掉了4个“砧子”】
【图二十二 ▲老俩口很健谈,在我的要求下,他们坐在了一起,我给他们拍了张合影,从李琴英的笑容里,我看到了笑容里藏着满满的爱】
最后:感谢影友@汉江168提供信息,感谢影友@胖子爱宅与我同行,下次去老河口,我会把照片洗出来,带给黎师傅,带给黎师傅的老伴。
现场录音,打铁声
喜欢就关注我新浪微博吧,让我们一起来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