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龙眠河畔老街人家

(2018-01-03 21:00:24)
标签:

桐城龙眠河

东作门老街

图片

手机随拍

旅游

分类: 走多远有多远
龙眠河畔老街人家

龙眠河畔老街人家
   2017年12月初因工作需要来到安徽桐城,午饭后抽时间乘公交车到了市区,在车上看到一条大河吸引我,于是下了公交车直奔这条大河而去。一路沿着河边徜徉却不知不觉中走进一条老街,在与老街住户的聊天中得知这条龙眠河是桐城人的母亲河,是桐城市一条重要的河流。在短短的一小时中几乎急行军的速度浏览了龙眠河畔老街人家~~~~

龙眠河畔老街人家
龙眠河位于安徽省桐城市,是桐城人的母亲河,横穿桐城市区,是桐城市一条重要的河流,沿河两岸是桐城的经济核心处,著名的龙眠桥和紫来桥横跨其上。

龙眠河畔老街人家
4 从紫来桥上经过,依山傍水的现代化建筑身后蕴藏着历史和古朴的老街人家。

龙眠河畔老街人家
龙眠桥附近龙眠河两岸现已建成龙眠河公园,公园以徽派建筑为主调,但又不乏现代气息,公园附近现已建成大面积商业街。

龙眠河畔老街人家
6 龙眠河西起颂嘉湖,东至嬉子湖,纵横48千米,将桐城市分为两部分。在上游,龙眠河河水清澈,蜿蜒在山中,使人心旷神怡;在中游,龙眠河河道变宽,河水变深,河面上漂有许多浮萍;在下游,水长流、长清,还有很细的黄沙。

龙眠河畔老街人家
7 世世代代生活在龙眠河畔的老街人家~~~~

龙眠河畔老街人家
8 河畔徜徉总能听到砰砰砰的声音,循着声音看到在河里洗衣服的农家妇女。

龙眠河畔老街人家
9 桐城是一个四季分明的城市,此时的冬天虽然没有北京寒冷但也冷风嗖嗖,勤快的农妇不一会就洗完了那么多衣服。

龙眠河畔老街人家
10 家门口晾晒的胡萝卜干儿

龙眠河畔老街人家
11 桐城旧城东门,2008年桐城市政府出资在原址重建东作门。

龙眠河畔老街人家
12 门楼下穿过去就是繁华的商业街,可惜我的时间有限没能进去好好逛逛。

龙眠河畔老街人家
13  此时中午饭时间,我一个人在老街上逛很少能碰见人,沿着这条街一直走真不知道能不能找回原路呢?

龙眠河畔老街人家
14 老街上仍保留着老、旧房子。

龙眠河畔老街人家
15  老街上的商业氛围和老古董一样的土坯老房子很不协调。

龙眠河畔老街人家
16  串胡同居然发现一处老古董:明代桐城县衙遗址。

龙眠河畔老街人家
17  老街上的左家大宅子。

龙眠河畔老街人家
18 从这个著名的左家大门进去是这样的,一阵阵狗叫声让我望而却步,喊了几声没人应答老房子的主人是个谜~~~~

龙眠河畔老街人家
19 桐城丰糕,洁白如霜,松泡绵软,味鲜香甜,为安徽桐城春节期间特有的一种汉族糕类食品。此时,家家户户都要制作或购买丰糕,以祈求来年吉祥大发,家兴业旺。可惜没口福啦~~~~

龙眠河畔老街人家
20 种在花盆里的油菜

龙眠河畔老街人家
21 老街人家屋后的菜地

龙眠河畔老街人家
22 紫来桥
紫来桥:原名桐溪桥桥东西走向,东接东大街,西抵紫来街。全长48米,宽4.5米,高4.6米,五孔四垛,用麻条石垒成。最早建石桥的捐助人叫方德益,是后来桐城派名人方苞(日后另行撰文介绍)的祖先。紫来桥是取"紫气东来"之意。

龙眠河畔老街人家
23 历史上紫来桥曾几度被毁。好在当地民风淳朴,每次紫来桥被毁之后,总有乡贤捐资重修。

龙眠河畔老街人家
24 桥面中间有一道较深的古辙道痕迹,印证着老桥的古朴与沧桑。

龙眠河畔老街人家
25 桥边老旧房子仍然居住生活。

龙眠河畔老街人家
26 龙眠河畔能倾听黄梅戏,几个票友在吹拉弹唱好一阵子,在紫来桥的另一边隔岸传得很远~~~~

龙眠河畔老街人家
27 缙云烧饼也称为桶饼,是浙江省缙云县传统小吃。据说,有650余年的历史。烧饼以面粉、鲜猪肉和梅干菜为主要原料制成饼坯,经烧饼桶炭火烘烤制成。这个街边的烧饼摊儿很受欢迎,不论是孩子还是匆匆而过的路人花5元钱买一个热乎乎的边吃边走了~~~~


龙眠河畔老街人家
28 桐城市并不大,主街道干净、宽敞,高峰时同样是车水马龙。桐城人勤劳、热情、友善、乐于助人给我留下好印象!桐城的历史文化和老街人家让我难忘!(本篇博文图片全部用手机拍摄)


                            长按下方二维码或手机扫一扫关注稍稍等的小院公众微信号
龙眠河畔老街人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