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舌尖上的气势:土法手工面条儿

(2017-12-20 14:45:03)
标签:

桐城雪花池家庭农场

合河村孙圩队

土法手工面条儿

图片

农禾之家联盟年会

分类: 走多远有多远



舌尖上的气势:土法手工面条儿


舌尖上的气势:土法手工面条儿
 
 年会结束,没来得及改签跟着大部队返京,最后一天住在了桐城汪启航理事长的雪花池家庭农场。下午阳光明媚又暖和于是到村里逛一逛,冬天的庄稼地里没有作物,所到之处都是收割完水稻留下的稻草等着来年春耕翻土再播种,一眼望去偶然能看到田里捆稻草的农民和种植大棚里挖红薯的大嫂,基本上是一望无际的黄草地。遇上干活的农民跟他们打个招呼也都很热情地攀谈几句,在聊天中得知合河村有个汪大叔家里是做面条的,附近村民都爱吃他家手工做的面条,这让我极为好奇。于是,二话没说朝着农民大嫂所指的方向一路摸过去找到了这家土法做面条的村民。汪大叔夫妇70多岁了,用传统方法做面条已有40多年,随着年纪增大他几乎想放弃这手艺活儿但是为了村民他又说:“你不做,村里人没得吃,都吃习惯了我手工做面条,不爱吃机器做的,我没办法只能继续做,有一天做不动了就休息了。”他的好手艺孩子们并没有接手传承,就是因为太辛苦、太麻烦。没辙,为了村里人好这口儿夫妇俩还得继续做下去~~~~
舌尖上的气势:土法手工面条儿

3
桐城市吕亭镇合河村孙圩队汪大叔正在家里做面条。这面条是下午和面,第二天清晨2~3点起来揉面、拉抻等一系列前期活几经抻拉,将面团拉抻到能上架子挂起来的程度,然后在将挂在架子上的面继续拽拉成为细细的面条儿上下固定在专用晾晒架上,一两小时后下架回收。整个过程全是人工拉来扯去的好几遍,真是既有技巧又费功夫还挺累啊!遗憾的是我只能看到后三分之一的制作程序,最漂亮出彩儿过程我看到了,前期的劳作准备要凌晨2~3点就开始,我叹息下次住在汪大叔家里那就好了......

舌尖上的气势:土法手工面条儿

4
 上午9:30左右,汪大叔继续着拉面的过程,随着周而复始的拉抻动作,面条越来越细~~~~

舌尖上的气势:土法手工面条儿

5  一圈又一圈挨着拉面~~~~

舌尖上的气势:土法手工面条儿

6  和面时加了盐,让面条劲道有韧性,但在拉面过程中也会出现断面。

舌尖上的气势:土法手工面条儿

7 一共四个大架子汪大叔挨个抻拉无数次~~~~

舌尖上的气势:土法手工面条儿

8 面拉到这样的成度上下固定好放在外面晾晒。

舌尖上的气势:土法手工面条儿

9 调整面条固定角度

舌尖上的气势:土法手工面条儿

10 细如发丝的面条儿吧~~

舌尖上的气势:土法手工面条儿

11  如此壮观的挂面,挨近能闻到清香的面粉气息。

舌尖上的气势:土法手工面条儿

12 飞流直下面条儿瀑布~~

舌尖上的气势:土法手工面条儿

13 像纺织厂织布机倒挂的线梭子~~

舌尖上的气势:土法手工面条儿

14 晾晒差不多了要卷起来挂着~~

舌尖上的气势:土法手工面条儿

15 虽然纯手工,但流水作业依然那么整齐规范。

舌尖上的气势:土法手工面条儿

16 阳光下的面条儿~~


舌尖上的气势:土法手工面条儿

17 跟着汪大婶感受一下手工面条儿的操作,把面条儿卷起来挂上~~

舌尖上的气势:土法手工面条儿

18下架的面条儿排列整齐的码放在笸箩里~~

舌尖上的气势:土法手工面条儿

19 从每个竹杆儿上撸下面条儿码放在筐子里,静等着吃面人的到来喽~~~~
舌尖上的气势:土法手工面条儿
20
面条儿制作完了,每个竹干儿还要用手使劲搓干净下次接着用呢。这一系列的手工面条儿活儿,如果不具备体力、技术、耐心,最重要的是那一份执着的坚守怎会一做就是40年~~~~
舌尖上的气势:土法手工面条儿

21 筛面用的筛箩,面粉需要过筛才能保证面条儿在拉抻质量。
舌尖上的气势:土法手工面条儿

22 美味手工面条儿上桌,我先替大家伙儿尝鲜儿啦~~~~
舌尖上的气势:土法手工面条儿

23
汪大叔的妈妈今年89周岁,这个可爱的老太太干净利索,她不仅动作灵活还能帮着家里人干点活儿呢,人老了听力不太好,摸着我的手让我貌似冰凉的手感到热呼呼的,老人家身体好棒!她并没有刻意打扮但看上去多漂亮和蔼可亲啊!

舌尖上的气势:土法手工面条儿

24
 汪大婶也是70岁的人了,好身体、好力气,大嗓门儿,在帮着汪大叔打下手的过程中时不时地唠叨着,跟我和汪大叔调侃着太有意思了,她真是好幽默、逗人~~~~一看大嫂就是见过世面,又爱家乐在其中的人。

舌尖上的气势:土法手工面条儿

25
跟大婶合影是我的荣幸,虽然不能完全听懂她讲话,但在短短的接触中我跟她聊天跟熟人似得能“一唱一和”呢,好喜欢这个开朗风趣的农村妇女。

舌尖上的气势:土法手工面条儿

26
汪大婶的儿媳小盛热情好客的京城打工妹一族,家在北京通县,因孩子上学回到桐城老家。她刚采了萝卜今儿中午做鱼炖萝卜,一家人热情地要留我吃中午饭还是婉言谢绝了。说实话这会儿肚子真的咕咕叫了,没吃早饭一早跑进村子来拍汪大叔做面条,一个上午过去了都没顾上想吃饭的事儿呢~~~~

舌尖上的气势:土法手工面条儿

27 菜园子里一片绿色盎然~~


舌尖上的气势:土法手工面条儿

28 冬天的合河村小河流水~~

舌尖上的气势:土法手工面条儿

29
 桐城也是个四季分明的地区,冬天虽然冷但是比北京要暖和,时下正是冬季不远处的田野和村子。

舌尖上的气势:土法手工面条儿

30 村民住宅也很高大上了~~

舌尖上的气势:土法手工面条儿

31 汪大婶拉着满满一车的稻草去加工粉碎,当喂猪的饲料。

舌尖上的气势:土法手工面条儿

32 都说南方女人很能干,农村里的女人真是干活的一把好手儿。

舌尖上的气势:土法手工面条儿

33
这些在大棚里挖红薯的大婶也都是70岁左右的人,她们有说有笑,精神饱满,把刚刚挖出来的新鲜红薯让我拍,超级配合的模特大赞!
舌尖上的气势:土法手工面条儿

34 地里收稻草的农民夫妇,不远处的小楼就是他们的家,这些稻草是用来当柴火的。

舌尖上的气势:土法手工面条儿

35
这一对姓汪的农民夫妇不到60岁,他们很友好又健谈,给他俩拍照时互相谦让,都说给对方拍,夫妇俩言语之间透着生活的幸福感,最后俩人听我的来了个合影。

舌尖上的气势:土法手工面条儿

35
告别桐城、告别乡亲们,难忘的桐城雪花池家庭农场那一天,难忘的田野和村庄,更难忘汪大叔传统手工面条儿刚柔交错的抻拉身影和土法面条儿独特的味道~~~~

感谢新浪编辑李慕儿推荐本篇博文上新浪首页和博客首页
舌尖上的气势:土法手工面条儿

舌尖上的气势:土法手工面条儿

舌尖上的气势:土法手工面条儿

                           长按下方二维码或手机扫一扫关注稍稍等的小院公众微信号

舌尖上的气势:土法手工面条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