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聚会好友淑云姐好奇问起越野行走的有关事宜,我三言两语很难介绍清楚,这便翻出一些相关资料拿来请大家阅读了解......
一、越野行走的由来
越野行走(又名北欧行走),英文名为Nordic
Walking,起源于芬兰,最早源于滑雪运动,是运动员夏季训练的方法。芬兰EXEL公司率先把滑雪杖改制成适合步行和登山的手杖,开创了越野行走的先河。从1997年开始,短短8年时间,从风靡北欧到在全球推广,有近三十个国家开展了越野行走,每周至少锻炼一次的人,已经超过500万。成为目前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大众健身娱乐项目。
二、越野行走项目特点
越野行走是一项老少皆宜的有氧健身运动。它分为休闲健身、健康恢复和专业训练三种形式,概括说来,越野行走有以下特点:
(1)接触自然
(2)减小压力
(3)活力
(4)恢复
(5)成就感
(6)提高体质
(7)保持健康
三、越野行走的益处
与普通行走相比:
心率高5-17次/分钟
热量消耗平均增加20%
能量消耗增加可达到46%
一定负荷下,自我疲劳感觉度(RPE)下降
有效缓解颈、肩部肌肉紧张
减轻关节(特别是膝关节)负担
保证在不平坦和较滑路面上行走的安全
四、越野行走的适用人群(什么样的人可以从越野行走中获益?)
(1)健身爱好者
(2)户外运动者
(3)耐力项目运动员
(4)运动团体、运动俱乐部
(5)家庭
(6)康复、运动医学
(7)中老年人
(8)缺乏运动者
(9)孕妇
五、越野行走在中国
2003年4月,“2003年全国健身登山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越野行走队带着自己研制的“沃克”越野行走手杖参加了大会,把北欧的越野行走运动带入中国,成为越野行走在中国的创始人。2005年,科研所与国际越野行走联合会及芬兰EXEL公司合作,成立了中外合资的北欧体育用品(北京)有限公司,决定共同推广越野行走运动。科研所以越野行走推广中心的名义向全国人民介绍越野行走,为我国人民引进了一种时尚、安全、简便易行、健身效果突出的运动方式。
越野行走进入中国后,得到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山电视台,以及北京晚报、中国体育报等多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六、国际越野行走联合会简介
2000年,国际越野行走联合会(INWA)在芬兰的赫尔辛基成立。
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把越野行走引入我国,并进行了多方位的考察和研究。
2005年,与国际越野行走联合会合作,在中国举办了越野行走教练员培训班,开始了正式的推广工作。
INWA现任主席为Aki Karihtala先生。
八、EXEL越野行走手杖介绍
EXEL公司是欧洲处于领先地位的综合性科技企业,1997年,EXEL公司与芬兰运动休闲协会和芬兰体育研究所首次推出越野行走运动,成为越野行走的创始人。EXEL手杖由碳纤维合成物制成,每只有150克左右,既有很好的弹性又具备足够的支撑力。是重量、弹性、支撑力的完美结合。在腕带、手柄尖头等方面具有独家专利,是登山杖或其他手杖无法替代的。越野行走手杖有可调节和固定长度两种。固定长度从105公分至130公分,每隔5公分就有一长度规格,可根据身高选用。可调节长度缩短后只有65公分,并且具有独家专利的双锁紧头连接装置,便于旅行健身使用。
由于EXEL越野行走手杖的这此特点和优势,EXEL越野行走手杖成为国际越野行走联合会指定产品,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推荐产品。
九、行走杖和登山杖的不同
1、功能:
登山杖也称雪山杖,基本是为攀登3500米以上的高山而设计的,更多的是保护的功能。在高海拔缺氧、低温冰雪、各种坚硬的岩石和石砾的山地挑战生命的极限,不能没有登山杖。此外,在当日不能返回的登山过程中,由于野外宿营的需要,登山者需背负一个较重的行囊。当人直立时,由于行囊的压力,使人的重心后仰,为保持平衡,身体需前倾,为防止前倾过度,就需要使用一根登山杖以保持身体平衡。由于只为登山使用,平路用不上,为便于携带,登山杖都做成轻便的可伸缩的样式,不用时,可插在背包上。即便是使用一只手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下肢的压力。
越野行走手杖则主要是为健身而设计的,兼具健身和保护的功能。与登山杖不同之处在于必须同时使用两支手杖。主要适用于海拔3500米以下的,可以当天返回的登山活动和平路的快步行走。平路行走,在下肢活动的同时,使上肢和肩、背、腰也同时得到锻炼,同样的速度,热量可多消耗20—46%,达到事半功倍的锻炼效果。在登山时,有了两支手杖的支撑,实现了手脚并用登山的目的,上肢分担了下肢的运动负荷,使人感到省力,可以避免心肺功能超负荷。而更重要的,是减轻了膝关节和腰椎的压力,保护了膝关节和腰椎,解决了登山健身对膝关节磨损过大的难题,大大提升了登山健身的锻炼价值。使用两只越野行走手杖,即使背负较重的行囊,也可以很好的保持平衡,还可以借助手臂的力量推动身体前行,以节省体力。
越野行走的特殊功能,使之成为最优秀的的有氧运动并受到健身、医学专家的关注。国家体育总局,已经把它作为优秀健身项目向全国推广。
2、材质和设计:
登山杖以支撑为主要功能,因此多以金属合金做杆体。目的是加强支撑力。“把手”设计以手掌抓握为主,腕带是简单的环形带子。减震采用杆体内加减震弹簧,杆的底部只有金属尖头在防滑,不考虑在光滑、坚硬的石板及马路上使用的功能问题。
越野行走手杖功能多样,为此,采用碳纤维合成物做杆体,腕带特殊设计,类似简易手套,底部除金属尖头外还配有小靴子样的减震头。它的杆体,很轻(三两重),除具备足够的支撑力,还有很好的弹性,可以弯曲,弹直的反作用力使使用者得到借力。特殊设计的腕带除了方便抓握手柄还可以改变手的用力方向。此外,不是靠抓握手柄,而是利用腕带来支撑和推动手杖,也是减少手部震动的独特设计。底部的金属尖头可方便地在冰雪和泥土等地面行走,而小靴子防滑头可保证在石板、水泥等光滑的地面行走不打滑。
3、使用方法:
登山杖的使用以抓握手柄为主,除了上山时,上臂基本与上身贴紧,肩关节基本不动,以手臂肘关节为轴,通过改变手杖支撑点来保持身体平衡。登山杖不具备平路行走的功能,使用两只也不行。
越野行走手杖的使用则要求肩关节能够前后摆动,加大摆臂的幅度,以增强健身效果和防护作用。平路行走,在正常走路的基础上,后腿登直,前腿后脚跟着地,双臂摆开,手杖的支撑点在身体两侧稍靠后的的地方,杆体斜着推动身体大步前行。登山时,要充分发挥腕带的作用。上山时手杖先放在前面,利用腕带拉着身体向上,上去后手臂弯曲,利用腕带推着身后的手杖使身体继续上行。下山时,手杖在前面支撑,手臂应同手杖成一条直线,起到延长手杖长度的作用。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登山杖的功能比较单一,而越野行走手杖除平路行走的作用外,不仅可以替代登山杖,还大大提升了健身登山的锻炼价值,开创了健身登山的新潮流。
我作为受益者同时也是这项体育健身运动的爱好者,不仅愿意参加俱乐部或其他组织举办的专项健走,在平时外出小驴时也会带上它们,不能说完全依赖这俩手杖,但是有它们的帮助能让我行走的更远、更省劲儿。这就是我的体会,至于运用手杖的各项好处文中也介绍的很多,仅供大家参考参考。(资料来自博朗体育,图片提供吴阿姨,谢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