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体育汪成荣伦敦北京残奥会奥运会 |
随着伦敦夜晚美妙的烟花落下,残奥会也落下了帷幕。相比中国奥运代表团金牌萎缩,屈居次席,中国残奥代表团却以95块金牌的成绩打破了北京残奥会的金牌记录。但是这样的成绩,依然没有多少人去关注。相比奥运会央视多个频道的直播,残奥会只是在体育频道播出,没有专业的解说团队,没有全程的跟踪报道,而且直播时还穿插着美国网球公开赛。同样是奥运赛事,残奥会就这么不受待见吗?
奥运会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是奥运的话题却从来没有消停过!相比奥运会冠军夺冠后去香港表功,去湖南卫视参加金鹰奖颁奖,参加各种各样的电视活动,收到各级领导的接见表彰,我们的残奥会冠军却没了这样的待遇。在残奥会赛场上拼搏的运动员比奥运会的运动员更能代表着体育精神、奥运精神,但是当这种残缺的成绩摆在我们面前时候,我们却往往选择漠视。
《最体育》杂志在奥运会时候出版了一期以王皓为封面的杂志,来呼吁大众更加平等的去对待银牌获得者。可是,相比奥运会冠军,又有多少人认识我们残奥会冠军?同样是冠军,却有着不一样的待遇。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残奥会就这样不受待见?
残奥会的不受待见表现在各个方面,最突出的一点还是在运动员最关心的奖金问题上。2005年,汪成荣被中国残奥管理中心聘为教练,带队备战2008年北京残奥会,并带领两名运动员斩获3金1银。中国残联将149.91万元奖金打至汪成荣的个人账户,青海体工大队获知此事后,要求他将获得的这笔奖金全部上交,重新进行分配,遭到了汪成荣拒绝后,青海体工大队对汪成荣做出了停职决定。后来,国家体育总局信访办的一句“无权介入”,令上京告状的汪成荣、孙英杰夫妇“讨说法”的梦想彻底破灭。试想,如果不是残奥会,而是奥运会的金牌运动员和教练的问题,又哪里会碰上这样的问题?
奥运赛场上是靠实力说话的地方,但是赛场外却有许许多多的说不清道不明的不公平。2012年伦敦奥运会主题是“激励一代人”,赛场上球员们的拼搏精神的确可以激励一代人,可是赛场外对残奥会不公的待遇又怎能激励一代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