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析几何画板的教学应用现状

(2013-10-10 08:29:26)
标签:

几何画板

现状

教育

分类: 数学世界

在中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几何画板越来越成为数学教师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用具。它以其简明、易学和动态性的特点越来越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首选软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如何将几何画板与数学教学融为一体,使教学过程更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和时代特点,是当代数学教师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几何画板发展历史

《几何画板》是“直观几何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是美国宾夕法尼亚斯沃斯莫大学的尤金·克洛兹博士和莫拉维恩大学的朵丽丝·斯凯尼德博士共同主持下的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982年,国际教育成绩评估组织在美国所做的一次调查中发现,高中学生最不喜欢的数学题是证明题,而且有超过50%的学生认为证明题并不像老师所说的那样重要。该项调查让美国的许多教育专家和教育者们意识到对数学进行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1985年,美国教育发展中心率先开发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学软件模块《几何探索》,让教师和学生开始使用计算机作为教学工具。他们利用软件作出简单的几何图形并推测图形的性质,这样,学习几何成为对几何图形内在联系的一系列探索。

1989年,美国基本课程出版社推出了米歇尔·塞拉的《发现几何》教学软件,更是对数学课程的改革推波助澜。该软件主张学生应该创造自己的几何作图方法,并用公式表现出来,以描述他们所发现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1991年,基本课程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了《几何画板》1.0版,又于1992年春季发行了《几何画板》2.0版,再于19933月发行了《几何画板》3.0版。正是在这种不断的测试和改进中,《几何画板》成为更为实用、更受欢迎的教学软件。

《几何画板》引发了数学教学的一场革命。它集合了《几何探索》和《发现几何》的所有优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它能使学生动态地探索图形内在的联系,并通过具体的操作过程来了解几何图形的变化。同时,学生还能利用《几何画板》分析自己的测量数据,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和研讨。《几何画板》在这些方面的突破,不但把运用几何软件处理问题的范围扩展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而且能让人把抽象的探索数学规律的过程变成一种艺术的享受。

二、几何画板应用现状

几何画板自1995年引进我国以来,已经有不少的学者和教师在这方面进行了介绍和推广,其中较为典型的是陶维林的《几何画板实用范例教程》和刘胜利的《几何画板课件制作教程》,它们都非常适合指导非专业教师学习几何画板。使用过几何画板教学的教师普遍认为,几何画板学起来比较容易、操作简单,而且几何画板具有动态交互性、简单实用性以及强大的作图、动画等功能,能有效地辅助数学教学。另外还有一些教师结合了具体的教学实例对几何画板的使用进行了总结。

在使用几何画板制作课件上,也有一些教师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实践,罗朝阳、李庆锁等利用几何画板的精髓(即图像在运动过程中保持几何关系不变),来探索解决定值问题,利用动态追踪点的功能进行轨迹的探求,并将动态效果应用于几何概念的理解,应用于探究教学。

由于几何画板可以很灵活地用鼠标拖动图形中的某些对象或用参数的变化来动态地显示图形或轨迹变化过程,展现动态几何魅力的特性,因此几何画板又应用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中。在此基础上,胡华春等对几何画板初中几何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得出运用几何画板创设直观情境,可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区分;利用动态图形变换,进行变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利用动态几何作图功能,验证动态几何图形中隐藏的规律,可以增强直观感觉、加深认识等等。[1]

 

参考文献:

[1]牟丽华.几何画板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案例研究.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2,3-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