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玉金砂——无锡博物院藏紫砂艺术展(二)

标签:
紫砂艺术展紫玉金砂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无锡博物院 |
分类: 海纳百川 |
紫玉金砂——无锡博物院藏紫砂艺术展(二)

大圆壶
此壶壶盖略大,平口,子口下陷。圈足。壶身通体光素,壶嘴自然前突,壶把呈人耳形;底部钤方形“宜兴紫砂”阳文楷体款。用料细腻,造型简单,线条简洁流畅,为清末实用器。

大圆壶
清





虚扁壶
清
杨彭年制、予冶刻





翠把包锡壶
包锡壶是紫砂器中别具一格的品种。该壶造型取自古琴尾部一段而成,构思巧妙,简洁大方。壶身砂胎包锡,腹部下方两侧有半圆形内凹,显得秀雅别致。流呈六角形,弧形把以翡翠制成,圆润光滑;钮和流则饰以和田白玉。壶身一侧刻隶书“琴到欲无声更佳庚寅秋日胥江外史飞云”十七字,另一侧刻竹枝数株,题款“青青琅玕乙生”六字;壶内底钤“杨彭年制”两行四字篆文印款,非常巧妙,显示出制作者极高超的技艺。

翠把包锡壶
清
杨彭年




范逯曾制款修竹报平安包锡壶
包锡作为紫砂的一种装饰技法,是清嘉道年间流行起来的装饰手法,民国之后这种工艺逐渐消失。此壶在紫砂壶的表面包裹锡皮,以玛瑙为钮,玉石接壶嘴和把,壶底露砂胎。壶面一侧有“手汲虎跑泉,闲枝桐君録二泉刻款”草书,壶底砂胎钤“范逯曾制”阴文篆书款。
范逯曾,清代中期名家,所制包锡壶常以浅刻岁寒三友及诗文为饰,特色鲜明。

“范逯曾制”款修竹报平安包锡壶
清








荆溪陈制款茶叶罐
此罐尺寸较大,直颈颈丰肩,带盖,盖内有一圈子口,罐体肩部以一圈如意云纹为披肩装饰。整体造型简单素雅,以紫泥铺砂制成,透气性极好,有利于保存茶叶等物。盖顶钤“荆溪陈制”四字阳文篆体圆印,应为清代早期作品。

“荆溪陈制”款茶叶罐
清





翻盖柿子壶
“翻盖柿子”为清末民初流行的茗器款式。此壶以紫泥细料精制而成,壶身一捺底,筋纹,弯流,圆把,压盖。壶流、壶把饰以柿树结枝,盖面柿叶内翻,钮为柿柄,形态自然亲和,颇有农家风韵。壶腹正面横刻“清风明月本无价”七字篆书,署“跂陶氏刻”款,另一侧线刻高士图,形态逼肖,落款“宜兴跂陶主人仿画井刻”,说明该壶为民国吴德盛陶器行出品。盖内有“淦生”二字小款,为民国紫砂艺人,姓氏不详,一说姓任,为任淦庭之弟。

翻盖柿子壶
民国









芹壶
该壶造型简洁大方,通体光素,壶嘴甚长,壶把为枯树枝造型,平盖、葫芦型钮。

芹壶
民国





竹顶壶
此壶以紫泥制作,色泽深红,器形作圆墩式,壶腰稍稍内缩;壶身正面刻行草“淳淳甘泉不能尚也宜兴怡庭主人并刻”一十六字,另一侧刻饰菊花一株;糨流犹如大拇指外翘,饰以竹节式样;壶把亦以竹节作曲形耳式,以与壶流相呼应;壶盖上鼓,设劲竹为钮,壶底钤“愷长”二字篆体阴文方印,盖内有“长恺”二字阳文长方小款,说明该壶为民国老艺人朱可心早期作品。
朱可心(1904—1986),朱凯长,艺名可心,寓意“虚心者,可师也”。作者艺术造诣深,设计能力强,善于从自然界汲取创作灵感和题材,风格深厚淳(朴),法度合宜。他还培育紫砂型器的多技艺人才,且经常作现场指教,有建树者甚多,使整个紫砂型器技艺得以普遍提高。

竹顶壶
民国
朱可心







瓦当壶
此壶为曼生诸壶式之一,壶形仿汉代瓦当造型,为半圆扁壶。壶身饱满呈半月形,有阳文篆体“传世”二字为饰,不事藻动,端庄古朴。短弯流,桥形钮,嵌盖,圆耳形把,平底。盖内有“安吉”二字阳文小款。整体观之,壶式古朴典雅,协调和谐。曼生将“凡事全则半、半则全,无为而为,反倒有益”的哲理融入壶式,不仅给人以视觉之美,更发人以怀古之幽思和人生之警醒。

瓦当壶
民国




双色葡萄壶
民国





熙盛制鱼化龙壶
此壶以紫泥调砂精制而成,通体呈棕色。“鱼化龙壶”以其寓意鱼跃龙门而深受欢迎,为紫砂敬壶经典造型之一。此壶壶身通体作海水波浪云纹,壶腹两侧各塑一鱼一龙的浅浮雕,神韵灵动,栩栩如生。壶盖处有一活动龙着耸出云端,龙知伸缩吐注,妙趣横生。配以龙尾执把,浑然一体。壶盖内钤“熙盛”二字阳文篆书印款。

熙盛制鱼化龙壶
民国







溪山幽谷盘
此刻盘以红泥制成,以传统水墨画笔法,在紫砂盘上勾勒了一幅山水画卷,画中高山大川,一茅舍掩映小桥溪水之间,古树参天,使人仿佛身临其境,极具文人野逸之趣;作品刀法细腻干练、炉火纯青,体现出作者以刀为笔的高超技艺。盘右刻“溪山幽谷图”五字,落款“乙卯年金秋,泉海铁笔”,旁钤“石泉”小章;盘后有“泉海陶笔”四字阳文圆印。
谭泉海(1939—):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师从任淦庭学习紫砂装饰,用粗细、刚柔、轻重、虚实等不同的线条,来表现各种不同形象的质感和情趣,其作品获得国内外大奖无数。

溪山幽谷盘
谭泉海






四方特奎壶
此壶为方壶造型,采用镶身筒工艺精工制成。泥料纯正,粗砂细致。壶身四方,壶面特奎放大;壶肩借鉴传统,饰以肩线;壶流三弯且与壶把相对应,流、把、盖、钮均为四方造型,十分独特,工艺难度颇高。壶盖内有篆印款“李”、“昌鸿精心之作”两枚小章;壶身底有作者篆刻“传承取神,法为我用”两排八字楷书,落款“岁在六十后作”,中间钤印“昌鸿(一牛形花押)”、“昌鸿博砂”;把上有“李”字小款。
李昌鸿(1937年—):江苏宜兴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1955年进入宜兴紫砂厂,师从顾景舟。其作品二十多次获国际国内大奖。在创作之前,勤于钻研紫砂理论,培育新人,传授技艺。发表三十余篇相关论文,对推动宜兴紫砂文化研究和紫砂产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四方特奎壶
现代
李昌鸿





长乐永泉壶
此壶以秦权为原型改造而成,肩线收缓,半圆盖,拱钮,又以双圈装饰壶盖。壶身围绕两条环线,流与把对塑,流上冲挺俏,大把缓和,趣味顿生。壶身一侧上刻甲骨文体“长乐永泉”、下刻“钟鼎文字,长乐永泉,庚辰年一粟”;另一侧上刻钟鼎文“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下刻该句行书释文,款署“一粟”。盖内“顾”、“绍培”,把下“顾”字小款,底钤“顾绍培制”四字篆书阳文方印。
顾绍培(1945—):江苏宜兴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60年进入宜兴紫砂厂,师从老艺人陈福渊,后又得顾景舟指点。创作的新品先后十九次获省级以上展评大奖。其作品新颖高雅,独辟蹊径,在1975年以后主攻紫砂花瓶。

长乐永泉壶
现代
顾绍培制、毛国强刻






竹节提梁壶
此壶以紫泥细料制成,胎质细密紫润,通体呈竹枝状。壶腰中央有弦纹一道,似两节大竹节;壶流及提梁均以竹节装饰,方圆折曲变化恰到好处,流露出一股高雅劲洁的文人韵味。壶底钤“中国宜兴”四字楷书方印,体现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代特色;盖内有“桂珍”二字小款,是周桂珍大师较早期作品。
周桂珍(1943—):江苏宜兴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1958年进入宜兴紫砂厂,早期师从王寅存储卡和顾景舟。其作品造型端庄明快,气韵生动,不求纤巧,不加多余雕琢。

竹节提梁壶
现代
周桂珍



后一篇:北京动物园的动物——彩冠凤头鹦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