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2019-09-09 21:23:09)
标签:

崇德尚善

北京民俗博物馆

匾额文物展

分类: 海纳百川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節孝 民國
节孝:节和孝顺。宋代以至明清,特别重视节孝,家族中出了节妇孝子,是全家族的光荣,因此,很多家谱在首卷都立芳孝一章。
“节孝”是称赞妇人侍奉长辈无不尽心,孝行感人。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俎豆千秋 民國
俎豆千秋:俎豆,典故名,典出《论语•卫灵公》和《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俎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礼器,后引申为祭祀和崇奉之意。清 阮葵生《茶馀客话•张英死后之荣》:“又赐文端祠联云:风度犹存,典礼焕千秋俎豆;师模如在,忠忱垂奕叶箕裘。”“箕裘”比喻袓上的事业。
恭颂祖上功德受后人代代崇奉,千秋永续。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才,即才能。“才”是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必要条件。因此古代学子为求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留下了“程门立雪”、“凿壁借光”、“囊萤映雪”等励志的故事。
从古至今,不乏才华横溢,智能出众的人。百家争鸣,数不尽大贤儒者;世说新语,道不尽魏晋风流;唐诗宋词,歌不尽盛世俊彦。光华闪耀,才华横溢的贤能俊才像一颗颗明珠,闪耀在历史的天空。
古代文人,或为官治学,或远离朝野,或隐逸山林,都不忘修身养性,提升自我。一个富有才华的文人,会受到邻里的敬重;同仁的钦佩;后辈的仰慕,而表达敬重、钦佩、仰慕之情的最好方式就是为其立匾。
为此我们同时展出了《盛世彦俊》、《函谷閟书》等匾额,以展现古人对才华的颂扬。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静居高雅 清代
静居,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高雅,指高尚雅致。表现为受过良好教养的高尚举止或情趣。比喻高超雅正。语出《三国志魏志崔林传》:“凜自然之正气,体高雅之弘量。”
静居高雅,体现了书房主人,淡泊明志,修养身心,高尚雅致的生活心性和志趣追求。
张之洞简介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大力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三江师范学堂、湖北武昌幼稚园等。曾任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曾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遗著有《张文襄公全集》。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张之洞工书,书法苏轼,深负盛名;也擅“米体”,笔力遒劲,俊迈豪放,跌宕有致。张之洞曾向张佩纶私授“书诀” 称“即于两字求之,结体求丰,用笔求润”,自然丰润,笔意开展,便是他书体常见的风格。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經緯鴻圖 民國
经纬鸿图:经纬,本指织物的纵线和横线,比喻条理秩序。出自《左传》昭二五年:“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疏:“言礼之于天地犹织之有经纬,得经纬相错乃成文”,也有治理管理国家之意,如经纬其民。
鸿图,宏大的基业。多指王业帝位。唐玄宗《幸并州推恩敕》:“兴王始封之地,鸿图创业之初,含育生灵,大造区宇。”远大的设想;宏伟的计划,如:立大志,展鸿图。
经纬鸿图意指祝福受匾人建功立业,施展抱负,实现鸿鹄之志。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盛世彦俊 清代
盛世彦俊: 彦,指有才学、德行的人。《诗经•尔雅》:“美士为彦。”《礼记•大学》:“人之彦圣。”《诗•郑风•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彦兮。”又如:彦哲,指贤智之士。彦圣,指善美明达之士;俊彦,指才智出众的人。《春秋繁露•爵国》:“十人者曰豪,百人者曰杰,干人者曰俊,万人者曰英。”盛世,指兴旺繁盛的时代。
盛世彦俊是称赞受匾人才华出众,德行高尚,是当世之俊杰。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函谷閟书 清代
函谷閟书:函谷,函谷关不仅是一处军事重地,而且是古代中原腹地与西北地区文化、经济交流的要点。围绕着这座重关名城流传着“紫气东来”、“老子过关”、“鸡鸣狗盗”、“公孙白马”、“唐玄宗改元”等历史故事和传说。唐太宗、唐玄宗、司马迁、李白、杜甫、白居易、司马光等历史名人志士临关吟诗作赋,流传至今的有100余篇。大约公元前485年(周敬王三十五年、鲁哀公十年),老子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就离开故土,准备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把守函谷关的长官尹喜很敬佩老子,听说他来到函谷关,非常 兴。可是当他知道老子要出关去云游,又觉得很可惜,就想设法留住老子。于是,尹喜就对老子说:“先生想出关也可以,但是得留下一部著作。”老子听后,就在函谷关住了几天。几天后,他交给尹喜一篇五干字左右的著作,然后就骑着大青牛走了。据说,这篇著作就是后来传世的《道德经》。閟,古同“闭”关闭掩蔽。宋代孔道辅《题袓庙二首•其一》:“秦火自焚宁害圣,金丝堂壁閟家书。典坟启发皆天意,非谓共王好治居。”
意谓受匾人追忆先贤,励志著说,才高寿考。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父子司馬 清代
父子司马:司马,古代职官名称。马在中国古代的战争中占据重要地位,春秋以前的职业化军队主要由贵族出身的子弟组成,战争方式主要是战车的列阵对阵冲锋,而古代的战车是由马拉的,所以马的地位极其重要。形容哪个国家军力强盛,就称呼它为千乘之国、万乘之国。由于这层关系,司马其实是专门负责管马匹的官,是非常重要的军职。殷商时代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军政和军赋;春秋、战国沿置;汉武帝时置大司马,作为大将军的加号;后亦加于骠骑将军;后汉单独设置,皆开府;隋唐以后,为兵部尚书的别称。
颂扬受匾人父子相继在朝廷、或军中担任非常重要的官职,赞誉其家族后继有入,荣耀显贵。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士之仁者 清代
士之仁者:士者,事也。任事之称也。引伸之凡能事其事者称士。“士”,上古掌刑狱之官。商、西周、春秋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士人,古时指读书人,亦是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他们学习知识,传播文化,政治上尊王,学术上循道,周旋于道与王之间。他们是国家政治的参与者,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仁者: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指有德行的人;有恩情的人。在佛教是对人的尊称。出自《论语•子罕》、《礼记•丧服四制》等。《墨子•节葬》:“仁者之为天下度也,辟之,无以异乎孝子之为亲度也。”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功德寺》:“幽深雅称逸人居,高靓真堪仁者乐。”
颂扬受匾人的德行高尚,品性高洁,有仁德的风范。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名策成均 清代
名策成均:策,通常指计谋、计策等。在中国古代科举中,策指的是“策问”、“对策”。它是殿试考试的主要内容,“策问”与“对策”就成为出题与应试的两个部分,“策问”一般是以“皇帝的口吻”发问的,其内容主要是治国安邦、国计民生的政治大事,而士子们在应试的过程中便针对“策问”的内容作出回答,也就是所谓的“对策”。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 论。?问;古代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命。?免。?封。成均:相传为远古堯舜时的学校。《周礼•舂官•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礼记•文王世子》:”三而一有焉,乃进其等,以其序,谓之郊人,远之,於成均,以及取爵於上尊也。“郑玄注:”董仲舒 曰:五帝名大学曰成均。南朝宋颜延之《宋武帝谥议》:"国训成均之学, 家沾抚辜之仁。"唐杨炯《崇文馆宴集诗序》:"齿於成均,所以明其长幼; 通於博望,所以昭其宾客。"
颂扬受匾人名登“策问”之列,学得成均之学,得到帝王的授爵或任免,成 为国之栋梁,荣耀家族。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