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2/mw690/001o5SuZgy6JAjKMtbPd1&690
1
石屏文庙1983年10月被公布为第二批红河州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2月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比于建水,石屏文庙虽未达到如此重量级的规模,也未有科举考试“临半榜”之誉,但石屏“钟灵毓秀,人才辈出”,产生过一大批优秀文化名人,尤其是从这里走出了云南历史上唯一的状元袁嘉谷。
因庙设学,是文庙建筑得以广泛传承的重要基础。庙学合一或庙学并存的思想是文庙建筑组群的核心。石屏自元代建庙学和社学后,先后共置十个书院、十二个私塾、六个义学。位明清两代,人口仅几万人的石屏,涌现出翰林16名、文武进士77名、举人638名、贡生700余名。1903年,袁嘉谷被钦点经济特科状元,成为云南独一无二的状元。
http://s11/mw690/001o5SuZgy6JAjKBfomfa&690
2
文献名邦有根基
石屏人相信自己的城池建在神龟背上,“龟首”朝东向异龙湖,“龟尾”朝西,整个古城区为“龟身”,古城街巷也按龟壳纹路布局。为防止有朝一日神龟离岸奔湖而去,整座城将毁于水底,石屏人在城中南西北打下四眼深井,定住神龟的四脚。石屏人还发现,定龟深井打出的井水能直接点制出味美鲜嫩的豆腐,这就是名扬四海的石屏豆腐。住在神龟背上的石屏人吸着天地灵气,聪慧勤劳,无论是科考从政还是行商作贾都出类拔萃,石屏文化也随他们声名远扬。
石屏文庙位于古城正中,跟随着缕缕书香,漫步在弯街曲巷中,一房一院、一木一石,雕梁画栋,诗文图画遍布其上,到处弥漫着醉人的文化气息。经过被岁月磨砺得光滑清亮的青石板路,宫墙飞檐映入眼帘。走进文庙,庙宇幽静古朴,鸟语花香。一瞬间,仿佛时光流转,听闻诗文吟诵,高山流水轻拨。
石屏文庙古朴巍峨,但也难掩它历经的沧桑。据民国《石屏县志》卷七记载:“石屏自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建文面,立庙学,建学设科,人才辈出。明清两代文教诞敷。”文庙坐南朝北,占地面积4257平方米,由牌坊、泮池、大成殿、先师殿等组成。明洪武十四年明军入滇,扫平元朝在云南的割据势力,创建不久的文庙在战火中被毁。明朝政权稳固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重建文庙。随后又经过明嘉靖二年、天启五年的大规模修缮扩建。清初顺治元年,知州刘维世和学正罗天柱主持全面修缮,石屏文庙焕然一新,经历过多次大地震仍然完好无损,然而,文革中许多木雕石刻、牌坊题字被毁,近年经过政府的逐渐整修,文庙才又再次变得清幽雅致,绿树成荫。由于重教兴文,石屏民间不问贫富之家,皆以教子读书为荣,文风日盛,冠于南滇,科举人才络绎不绝。有民谣对当时石屏民风之盛作过描述:“五步三进士,对面两翰林,举人满街走,秀才家家有。”享有“文献名邦”、“文学南滇第一州”的美誉。文庙的建立,奠定了石屏人尊孔崇儒的根基,也奠定了文献名邦的根基。
http://s10/mw690/001o5SuZgy6JAjKuZT359&690
3
集九牌坊于一身
孔庙建筑组群始终遵循着严格的礼制,自唐以来,各地孔庙均以曲阜孔庙组群为模式。石屏文庙规模虽小,但玲珑别致,五脏俱全。其中,正中书写“棂星门”的大牌坊最为独特。
由石屏文庙临街左右两旁的“礼门”、“义路”而进,就可以看到这座清乾隆年间重建的木石结构牌坊,单檐歇山顶,正中悬挂红底金字横匾“棂星门”。大牌坊高十三点五米,宽四十三米,南北向有五间通道。正面匾额书“棂星门”、背面书“洙泗渊源”四个鎏金正楷大字,牌坊右额上书“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的颂词,为清乾隆时石屏州学正张瑞亮所书。镶嵌于牌坊左右墙壁上的“太和元气”四字,为清康熙时石屏举人涂晫所书,背面“鸢飞鱼跃”四字为州人刘宣所书。大牌坊不单斗拱、额枋、雀替等构建雕刻精美,正中两根门柱石基上的麒麟图和抱鼓石上的团龙图石雕也雕工精湛。棂星门两旁的一对青石石狮和大成殿前各一对石狮、石麒麟,虽经六百年风雨侵蚀已失去棱角,却更加显得威严古朴。
棂星门原为祭天天坛内的牌坊,后来因为宋代儒学被奉为国学而移入文庙,意为尊天一样尊孔。棂星是天上的文曲星,可保佑登科极第。棂星门、洙泗渊源、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太和元气、鸢飞鱼跃、玉振、金声以及暗藏其中的大成门,在传统孔庙中本应是用于赞颂孔子儒家思想的九个独立的牌坊,在石屏文庙却齐集一身组合为大牌坊。
http://s1/mw690/001o5SuZgy6JAjLFJqU00&690
4
“走西头”带回财富
一位在棂星门下闲坐遛鸟的大爷见我们看得认真,主动上前与我们说起石屏人在政商各界的卓著功勋。老人告诉我们,他家祖籍是南京,祖上随明军移民到云南石屏,向开发“北大荒”一样,把中原的先进文化、农耕技术以及“十年寒窗苦,一朝天下闻”的意识传入石屏。说着,老人笑着背起民谣来:“养儿不读书,犹如养个猪”“与其盖新房,不如养个读书郎”。可见石屏人 “唯有读书高”的意识已经根深蒂固。
http://s2/mw690/001o5SuZgy6JAjLkhl7d1&690
5
明朝中期,由于大量汉人落籍石屏,造成人多地少的局面,于是男人们开始外出到石屏西边的思普地区经商贸易,女人则在家纺线织布,卖物换钱,供子读书。这场在石屏历史上沿续500多年的“走西头”热,造就了一支队伍庞大的走西头石屏商帮,他们培植出闻名遐迩的普洱茶,开发了银矿,走出举世闻名的茶马古道。他们把大量的财富用马驮回家乡,建精美豪宅,同时也创办实业,投资教育。如石屏的清末进士陈鹤亭,曾任云南锡务公司总经理,也曾任个碧石铁路公司总理,主持修筑云南第一条民营铁路,当过黎元洪时期大总统秘书,也任过唐继尧时期的云南财政厅长等职。陈鹤亭先生不但为地方经济作出很多贡献,还倡导建设了石屏郑营小学、石屏第一中学,为石屏的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状元方可过桥
由牌坊而进,即是泮池。池上建造有单孔石拱桥,俗称“状元桥”,中了秀才要绕泮池三周,中了状元才能昂首阔步从桥上走过,其他等闲学子只能从泮池两侧绕池而行,望桥生叹暗下决心,从此头悬梁锥刺股,定要考得功名光宗耀祖。
泮池之后是大成殿,房顶铺青瓦,殿顶竖琉璃宝瓶和兽吻,角背、雀替、穿枋头等艺术构件雕工精细,色彩绮丽。殿东为名宦祠,西为乡贤祠。祭祀孔子时,名宦和乡贤同样享受祭祀之礼。
再进为先师殿,建在有七级踏步的台基上,是文庙的主体建筑。台基四周有雕刻精美的石护栏,二十六块栏板双面浮雕。二十九根望柱柱头有各种圆雕石兽。樨台正中有御道,一条深浮雕石龙龙头正面,张牙舞爪,祥云缭绕,十分威武。先师殿前有东西庑各九间,内供孔子的七十二贤牌位。我们正看得入迷,一位老人抱着小孩儿来到石龙御道把石龙当滑梯滑,孩子开心地咯咯笑。老人对我们说:“我小时候我儿子小时候都在这儿玩儿,现在带我孙子在这儿玩儿,以后我孙子也会带他的孩子来这儿的。”原来石龙御道如此光滑是石屏人祖祖辈辈滑出来的,而今原为学政署的东庑也已成为老人们对弈品茶、聊天弹唱的场所。
http://s11/mw690/001o5SuZgy6JAjLKm1A5a&690
6
明清祭孔分春秋两季,春祭在二月初一至初七,秋祭在八月二十七(孔子诞辰日)。祭祀在寅时(凌晨四时)。届时,县令主祭,石屏的各级文武官员、翰林、进士、举人、秀才、童生以及各界名流集聚先师殿。祭祀时乐队奏乐,众人吟唱。
转自:2011年7月18日《春城晚报》B14版;作者:郭蕴秋。
http://s10/mw690/001o5SuZgy6JAjKTnXbf9&690
7
http://s3/mw690/001o5SuZgy6JAjKG9NMe2&690
8
http://s4/mw690/001o5SuZgy6JAjL05PBa3&690
9
http://s5/mw690/001o5SuZgy6JAjL5qmwc4&690
10
http://s8/mw690/001o5SuZgy6JAjL9Po367&690
11
http://s7/mw690/001o5SuZgy6JAjLfuE6c6&690
12
http://s1/mw690/001o5SuZgy6JAjLp1Ysf0&690
13
http://s5/mw690/001o5SuZgy6JAjLte28e4&690
14
http://s10/mw690/001o5SuZgy6JAjLASWBf9&690
1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