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路工程》知识点总结(1)

(2008-12-09 22:52:03)
标签:

土建

道路工程

杂谈

分类: ←点点滴滴

第一章 总论

1、道路按其使用特点分为公路、城市道路、专用道路等。

2、公路按其重要性和使用性质又可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

3、城市道路按其地位、功能划分为快速道、主干道和支路。

4、公路是线形结构物,包括线形和结构两个组成部分。

5、公路的线形是指公路中线的空间几何形状和尺寸。这一空间线形投影到平、纵、横三个方面而分别绘制成反映其形状、位置和尺寸的图形,就是公路的平面图、纵断面图和横断面图。公路设计中,平、纵、横三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配合的,设计时应综合考虑。

6、平面线形由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等基本线形要素组成;纵面线形由直线(直坡线)及竖曲线等基本要素组成。横断面由行车道、路肩、分隔带、路缘带、人行道、绿化带等不同要素组合而成。

7、公路结构是承受荷载和自然因素影响的结构物,包括路基、路面、桥涵、排水系统、隧道、防护工程、特殊构造物、沿线设施。

8、城市道路通常由以下部分组成:

(1)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

(2)人行道、人行横道;

(3)交叉口、立体交叉、步行广场、停车场、公共汽车站;

(4)交通安全设施:人行地道、人行天桥、照明设施、护栏、标志、标线、信号灯等;

(5)排水系统:街沟、雨水口、窨井及雨水管等;

(6)沿街设施:照明灯柱、电杆、邮筒及给水栓等;

(7)地下各种管线:各种电缆、煤气管及给排水管道等;

(8)绿化带:中间绿化带、侧分绿带、基础绿带、行道树等;

(9)大城市还有地下铁道、高架桥等。

9、公路按交通部颁《标准》,根据交通量及其使用任务、性质分为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10、城市道路按城市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和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分为四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第二章 道路平面设计

1、选线的一般原则:

(1)由粗到细,步步深入的过程;

(2)工程量要尽量小,考虑经济效益;

(3)不占用农田,尤其是高产田;

(4)要保护沿线的名胜古迹,与环境协调;

(5)沿线的水文地质情况要了解;

(6)要注意环境保护;

(7)因地制宜,不同地区上述各点的权重有所区别。

2、平面线形三要素: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3、圆曲线半径

 1).横向力系数μ:

(汽车行驶横向稳定性)

μ值越大越不利,表现在:

(1)行车安全:μ ≤Φh(横向摩阻力系数)

Φh值:干燥路面 0.4~0.8 ;

潮湿路面 0.25~0.4;

结冰、积雪路面 0.2以下

光滑的冰面0.06左右

(2)操纵困难

偏角超过5°,操纵困难。

(3)燃料与轮耗

横向力系数μ  燃耗(%)     轮耗(%)

           100              100

0.1          110              220

0.2          120              390

(4)行车舒适性

μ< 0.1 , 平稳;

μ= 0.2 , 稍感不稳;

μ≥0.4 , 有倾车的危险。

应在考虑各种因素后确定μ值,舒适界限可取0.10~0.16 ,随车速取高或低限。

2. 最大超高

最大超高取值:

公路:

一般地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10%;二、三、四级公路8%。

积雪冰冻地区:6%

城市道路:

80km/h---6%

60km/h---4%

50km/h---4%

40、30、20km/h---2%

2) 最小半径的计算

1.极限最小半径

计算得到的R为极限最小半径。特殊困难条件下使用,一般不轻易采用。

2. 一般最小半径

考虑乘客的舒适性,μ值取低(0.05-0.06);

不过大增加工程量,ihmax取值(0.06-0.08) 。

《标准》、《城规》推荐值见表3-1和3-2。

3. 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曲线上不设超高,外侧车道为反超高,超高值为路面的横坡度,

3)圆曲线最大半径

仅驾驶者有“曲线”的感觉,不致造成判断的失误,Rmax =10000m.

4)圆曲线的最小长度

汽车在任何线段上的行使时间不少于3秒。

汽车在圆曲线上的行使时间也不少于3秒。

4、道路平面设计成果:(1)、直线、曲线及转角表,(2)、逐桩坐标表;(3)、路线平面设计图。

5、视距是公路设计的要素之一。驾驶人员发现前方有障碍物(或迎面驶来的汽车),为防止冲撞而制动,或回避障碍物绕行,都需要有一定的距离。驾驶人员行车时注目的位置是车道的前进方向的中心线上,起目高多以车体低的小客车为标准。我国从驾驶员的身高、车型等多种因素考虑,目高(视点高)采用1.20m。对物象的位置惹仍规定为同一车道的中心线上,其最小高度规定为0.10m。由于不同的目的以及控制的视距方式不同,在设计中经常用到的有停车视距、超车视距和会车视距。

6、停车视距:小客车行驶时,当视点高为1.20m,物高为0.1m时,驾驶人员自看到前方障碍物时起,至障碍物前能安全停车所需的最短行车距离,即为小客车的停车视距(简称停车视距)。

7、超车视距是指汽车行驶时为超越前车所必须的视距。超车视距有全超车视距和最小必要超车视距之分。

8、会车视距是指两对向行驶的汽车能在同一车道上及时刹车所必需的距离。

 

第三章 道路纵断面设计

1、最大纵坡是指纵坡设计时,各级道路允许采用的最大坡度值。

2、合成坡度:道路在平曲线路段,若纵向有纵坡且横向又有超高时,则最大坡度在纵坡和超高横坡所合成的方向上,这时的最大的坡度称为合成坡度。

3、纵断面上两个坡段的转折处,为方便行车,用一段曲线来缓和,称为竖曲线。可采用抛物线或圆曲线。相邻坡段的坡度为i1和i2,代数差为ω=i2 -i1,ω为正时,是凹曲线;ω为负,是凸曲线。行驶时间不过短 3s的行程。

4、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设计原则

1).视觉上自然引导驾驶员视线,保持连续性;

2).平、纵线形技术指标大、小均衡;

3).得当的合成坡度;

4).与环境的配合、协调。

 

第四章 道路交叉设计

1、把汽车作为一个质点,汽车行驶时所行走的轨迹就叫交通流线(又叫行车路线)。

2、交通流线相互交错的点位称为危险点,按照交通流线的不同形式危险点又分为分流点、合流点和冲突点。

3、道路交叉分为平面交叉(又称交叉口)和立体交叉(简称立交)两大类。

4、平面交叉,形式多样,运用灵活。根据平面交叉的几何形状,常见的平面交叉可分为:

(1)十字形式交叉口;

(2)X字形交叉口;

(3)T字形交叉口:

(4)Y字形交叉口;

(5)错位交叉口;

(6)复合式交叉口。

5.根据交叉口的交通组织形式和交通特性,平面交叉口又分为:

(1)加铺转角式;

(2)分道转弯式;

(3)扩展路口式;

(4)环形交叉;

6、立交按相交道路的跨越方式分:

(1)上跨越立交:主线上跨与之交叉的道路的形式;

(2)下穿式立交:主线下穿与之交叉的道路形式。

7、立交的组成

一个完整的全互通式立交,由主体和附属设施两大部分组成。

(1)主体部分:1)跨越设施;2)主线;3)匝道

(2)附属设施:1)出口与进口:2)辅助车道:3)三角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