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围鼓气势震天独具特色 源自杨家将行军打仗(组图)

标签:
视点阿东韩城围鼓杨家将行军打仗韩城晋公山滑雪场文化 |
分类: 图解万象 |
韩城围鼓变化多端气势震天很有可看性
生活中经常可见敲锣打鼓。尤其是开业、庆典,以及每逢有喜事的时候,锣鼓的助阵总是能增添不少气喜庆气氛。2015年12月31日,在首届韩城国际青少年滑雪运动季暨晋公山滑雪场启动仪式上,韩城围鼓现场助阵表演令人大开眼界。韩城围鼓在行进表演中队形有许多变化,据说是北宋杨家将行军作战那时流传下来的,还曾在全国锣鼓大赛中夺得金奖。
韩城围鼓原称西川锣鼓,是陕西省韩城市的汉族传统鼓乐。其中又以薛峰境内原十二村(今名王村)的围鼓最负盛名,因其所居地为薛峰境内,故又名薛峰围鼓。薛峰锣鼓相传是从北宋时期流传下来的,宋辽战争期间,薛峰川境内为战争的前沿阵地,相传杨家将中的杨九郎经常带领北宋军队在这里出没作战,后人为纪念杨家将,便将杨家将击鼓作战时鼓乐流传下来。后又经过千百年的传承与创新,创造出一大批融合农村文化生活,节日喜庆等的鼓乐曲牌,或表达农耕时期,庄稼喜获丰收的喜悦心情,或表达宗庙祭祀、求神保佑的虔诚心境,形成了今天这种集战争鼓乐与节日喜庆、宗庙祭祀于一身的韩城围鼓。
韩城锣鼓形式多样,但就其主要派别与形式来划分,有韩城行鼓和韩城围鼓之分,而韩城围鼓作为一种汉族传统文化,以其传承历史久远,阵营完整,鼓点繁多、技艺高超,而在韩原大地独秀一枝,长盛不衰。
韩城围鼓主要由七个阵营组成,分别为鼓营、锣营、钹营、火铳营、花杆营、旗营、墩柱营,总人数近200余人。演奏时,帅旗开道,旗营人员手执龙凤旗居于阵营两侧,呈一字排开。火铳营为其先导,花杆营居于阵营两侧,锣营、鼓营、钹营呈阵型排开,居于中央,呈对称分布。鼓营中的演奏人员头戴战盔、身披金甲、足登战靴,马步蹲开,呈击鼓作战之势;锣营、钹营人员左脚向前迈出一步,高高举起铜锣与金钹,呈向前厮杀之势;花杆营身着彩装,手执五彩花绸杆,花杆呈45度倾斜角,呈摇旗呐喊之势。适时阵营排开,令旗挥舞,鼓声雷动,气势恢宏,各阵营随着令旗的挥舞,不断变换阵型,或相互配合,交响辉映,或各自为营,单营作战,时而呈合围之势,时而呈战场队形一字排开。从而将战场中短兵相接的紧张气氛表现的淋漓尽致。而围鼓周围增加得花杆营,成员均为女性。适时,几十位姑娘身着艳丽的节日盛装,手执五彩绸杆,在鼓手旁摇曳浮动,婀娜多姿,呈现出刚与柔相济,力与美的完美组合,使人看后如痴如醉,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
韩城围鼓又充分吸收了民间的汉族传统文化。千百年来,随着农耕文化的不断发展,韩城围鼓不断继承和发展围鼓的形式变化。在充分继承传统古军乐的精髓后,韩城围鼓根据农村的文化生活,又先后创作出一大批如“喜洋洋”、“摘豆角”、“歇阴凉”等反映农村传统文化生活的曲牌,当围鼓演奏时,各方阵时而各自为营,时而密切配合,鼓点时而轻、时而重,时而缓、时而急。时而情绪激昂,如痴如醉,时而浅吟低唱、欢歌笑语,既有古战场军乐之雄浑,又有农村节日喜庆之婉转动听。(视点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