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读:广州天河副区长坦言买不起房(图)

(2007-01-23 13:48:22)
分类: 时政述评

解读:广州天河副区长坦言买不起房(图)

广州天河副区长坦言买不起房:凭正常收入难供房

2007年1月22日  22:22   文/视点阿东

http://www.skyscrapers.cn/images/asia/cn/gd/citic_plaza5.jpg

图:广州市天河区中信广场及周边

    广州天河副区长坦言买不起房?!看到这个话题人们首先可能会产生这么一个疑问:作为一个副区长怎么可能买不起房?尤其是身处国家经济改革前沿阵地的广州市的一个副区长。同时,天河区也是广州市经济最繁荣的一个中心区。按人们的常规理论讲,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就他的职位和天河区所处的经济地位来看,似乎都不太令人信服。

    “广州天河副区长坦言买不起房:凭正常收入难供房”,这是最近来自广州的一则新闻报道。其中提到:“房价为何持续高涨?政府是否可以有所作为?《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工资不得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教师工资普遍偏低是违反《教师法》的,这是否有人来监督?在昨日的分组讨论会上,房价、教师待遇问题成为政协委员和各界代表关注的焦点问题。在昨日的分组讨论会上,有代表提出,现在的高房价,甚至连处级干部家庭也难以承受。而政协委员、天河区副区长丁建华坦言,自己就属于租房一族,在广州并没有自己的房子。”

    排除开篇的疑问,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可以得出这么三个结论,那就是:

    一、报道中的副区长是一个廉洁奉公的好榜样。在当今贪污腐败现象严重的境况下,人们一般会认为当官和发财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副区长”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是一个不小的官了,按他的职位和天河区所处的经济地位,他买一套房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反过来看,那他就是一个广大官员应该学习的廉洁自律,奉公守法的“清官”。暂且不论这位副区长也“买不起房”的社会悲哀,我们理应为他的清廉叫好!

    二、工薪阶层的工资收入与买房的支出还有很大的差距。包括公务员、教师和广大的国企员工等在内的工薪一族,尽管工资近年来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物价也在跟着上涨,除了用于日常生活的支出,工资的总体水平要跟上房价的涨幅和上涨速度还是遥不可及的。“根据广州社科院目前掌握的数据,2006年,广州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大约为2万元,平均每月1660多元,而2006年广州新建商品住宅均价已达到6352元/平方米,两者相差悬殊。”

    三、房价的涨幅和涨速已远非普通老百姓能承受。“看房地产市场,房价涨得不可开交,很多公职人员,凭正常收入是很难供得起房的。”“虽然相比北京、上海,广州房价还不算最贵的,但广州房价上涨得厉害,一套房动不动就要六七十万甚至上百万,不说一般工薪阶层承受不起,哪怕中等收入家庭也扛不住。以一个处级干部家庭为例,公务员月收入五六千元,如果另一方收入比较低,家中又有小孩子上学的话,压力就更大。”

    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包括广州在内的城市房价高涨和飞涨的呢?据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房地产市场的垄断地位。因为是寡头垄断市场,普通市民也就没有了讨价还价的余地。面对房子,广大百姓只能听任房地产开发商的任意“宰割”。涨价对房产开发商来讲,那近乎是“为所欲为”。

    2、投机者和境外资金的肆意炒房。网上曾有消息称,在浙江等经济发达和富人集中的地区,就有专门的“炒房一族”。包括一些境外资金的注入,与炒房者的妄为,都同时推动着房价的大幅和飞速上涨。

    3、土地资源的稀缺和土地价格的上涨。由于城市的发展和改造,土地资源日益减少,土地价格也就跟着上涨,从而最终导致房屋价格成本不断提升。还有城市的改造与总体形象的提升,也在无形中助长了开发商的涨价心理。包括商业用房方面。

    4、银行信贷对房产开发商的“宽政策”和高利率支持。因为房产市场的利润刺激,也促使银行在发放建房贷款方面采取了较“宽松”的政策。银行和房产开发商之间,有着共同的利益关联。加上银行利率的上调,也都影响到房价的上涨。

    5、不少富人拥有多套住房。在许多城市,有不少经济较富裕的人(包括部分工薪一族),他们除了拥有原先的福利房或集资房,一般还会再买第二、第三套房子。甚至还有的“假穷人”购买经济适用房后不住,却用来出租出售。此等现象,也无不助推着房价的飞涨。

    6、租赁市场和二手房的销售与房产开发相互影响。新开发房地产的涨价带动了房屋租赁和二手房的销售;反过来,火热的租赁市场和二手房的销售,同时又进一步促进了房产价格的飞涨。

    7、政府宏观调控的不到位。很多房屋都被开发商压制,导致供求不平衡,再以很高的价格卖出。针对房地产市场存在的不健康因素和隐患,从2005年以来,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相继出台,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

    2006年是中国房地产业备受关注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频繁出台,土地、信贷等房地产行业链条各个环节都一并收紧,地方政府、开发商、银行、消费者都在博弈激烈的“棋局”中做出了各自的反应。

    “房地产火爆或者房价上涨,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三种心情——商家得意、政府满意、市民失意。”有业内人士表示,真正左右房价的其实是地方政府,宏观调控的效果能否达到,还要看地方政府的执行力度。

    “对于在高涨不下的房价面前,像政府公务员这样待遇良好的从业者都已开始感到购房的压力,彭澎分析说,目前正处级公务员税前收入大约为6000元/月,而广州中区的商品房实时签约均价已连续数月突破7000元/平方米大关,中层级别的公务员要想在广州市区买到称心的房子也不那么容易了。”

    快速上涨的房价,已成为普通百姓的心中之痛。 现在房价远高于百姓承受能力,这是有目共睹的。对普通百姓而言,一些城市房价疯涨,到了高不可攀的地步,“长此以往不仅导致老百姓买房困难,同时也必将引发一定的经济问题,引起金融风险。”

   “稳定房价”不能成为空头支票,人们期待着房地产业宏观调控体系更加完善,期待着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回归理性房价、解决好普通人的住房需求,是百姓之福,也是国家之福。

 

◆相关阅读:

房子:都市人爱与痛的欲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