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才市场的足印(三)

(2010-11-26 11:12:09)
标签:

人才市场

发展

建设

杂谈

分类: 职场事业

人才市场的足印(三)

 

喜迁人才新市场

 

    2007年春节过后的一天午休,我和局内同志陪同刚到任的市人事局祝健平局长、宋占副局长一起逛劳动公园。他们询问了人才中心的一些情况,我借此向两位局长反映了我市人才市场建设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快发展的建议。两位局长的事业心很强,对此事很关心和重视,午后局办公室主任通知我陪局长一同去选看人才市场新址。当时正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精神,加快我市人才市场建设的议题,在局党组会上得到了一致赞成和积极支持,会后责成我们尽快以市人事局名义起草文件呈市政府。市人才中心主任佟玉山指派我和安奇同志在市区实地选址考察。我们一连多日跑市规划局、市发改委、市城建档案馆、市图书馆、市采沉办等部门,在市内考察了10多处拟建人才市场的地方,但都因资金数额太大而未果。后来经市规划局领导的指点,看了城东新区39方块这块地方。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在局领导的积极努力下,2007年12月,经市政府刘强市长的批示,同意将位于城东新区市采煤沉陷管理办公室按超市设计,总面积3700平方米的一幢二楼改为抚顺人才市场。

    2007年底,宋占副局长调离,田春发副局长到任分管人才中心工作,我们向他汇报了此情况,他亲自协调有关部门,千方百计筹措装修资金,确保了抚顺人才市场改建项目的落实。

   经局党组会议研究同意,市人才中心责成我负责人才市场改建装修工作。我聘请了工程监理,每天到施工现场与施工单位沟通商议。从2008年8月1日开工至10月15日,历时70 多天,我们自筹部分资金对这个场所一楼进行改造装修,本着实用、节俭的原则完成了改建任务,于2008年10月20日正式将抚顺人才市场从市商业银行迁入新址,至此,结束了我市人才市场从1988年5月成立以来20年没有固定规模场所的历史。这是一件具有纪念意义的大事,将载入我市人才市场的建设与发展史册。

 

人才市场的足印(三)



   新的人才市场招聘区面积达1200平方米,可同时满足150家单位进场招聘。市场内安装了市总工会赠送的彩色电子显示屏,还设置多台触摸屏,供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双方现场在线查询人才库,注册求职信息,还启用了招聘会展位网上预定系统,颇有现代化人才市场的模样。2008年 11月1日,新人才市场正式启用,首场大型招聘会,吸引110家单位进场招聘人才,进场应聘人员达5000人。当天有2700多人签订意向协议。新的抚顺人才市场加挂中国东北毕业生人才市场辽宁抚顺分市场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抚顺分市场的牌子,2008年11月22日,举行揭牌仪式并举办抚顺市高校毕业生双选就业洽谈会。2010年4月,又加挂了“沈阳经济区人力资源市场抚顺市场”的牌子。每当看到人才市场那人头攒动的供需洽谈火爆场面,看到求职者选到合适的就业单位后脸上露出的笑容,我感到十分欣慰。我们多年愿景和企盼经过努力今天终于实现了,奋斗了20年,我市终于有了大人才市场了。

人才市场的足印(三)



   又过了不到一年,在佟玉山主任的带领下,经过精心设计,艰辛努力,完成了新人才市场二楼的装修改造。  市人才中心新的人才公共服务场所宽敞通透,服务功能较齐全,培训教室、计算机室、档案室等设施一应俱全。2009年9月下旬,在建国60周年前夕,市人才中心全员喜迁新址。恰逢祖国60 华诞,大家兴高采烈,张灯结彩,楼顶‘“抚顺人才市场”霓虹璀灿,彩旗纷飞,崭新的五星红旗在楼顶上空迎风飘舞……2010年春节,我们在“新家”迎来了虎年春节,我们撰写了 “贴紧民生促就业公共服务上台阶/搭建平台觅贤士人才市场大发展”横批为“以人为本” 大幅春联。那鲜红如火的春联,象征着我们人才中心和人才市场的美好未来,为我们喜迎新春增添了节日的欢乐和喜庆。

    回顾既往,风雨历程豪情壮志;展望未来,科学发展信心满怀。我亲身经历了抚顺人才中心的发展,经历了抚顺人才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创建初期到全面开放,从探索培育到规范完善,从有市无场到有新场所建立的全过程。这个过程整整经历了20 年,从1994年创建第一个抚顺人才市场到迁入人才新市场又整整经历了15年。

    回顾市人才中心和抚顺人才市场27年的发展历程,我感慨万千。我感到首先得益于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凝聚着历任市人事局领导心血,更留下了几代人才工作的足迹。我作为市人才中心领导班子成员之一,在人才中心工作至今已经16年,为市人才中心发展和人才市场建设,倾力而为了,我为此感到由衷的欣慰。倾情这项事业,我无怨无悔。

 

   当你充满了激情、全身心地投入所从事的工作和事业,并能获得一定成绩时,那将会感到多么欣慰和振奋啊!这欣慰和振奋在我即将圆满结束职业生涯前夕,终于感受到了。(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