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才市场的足印(二)

(2010-11-26 10:29:34)
标签:

人才

市场

发展

建设

杂谈

分类: 职场事业

人才市场的足印(二)

     

规范人才市场

    1996年1月,国家人事部为了加强对人才市场的管理和监督,规范人才市场行为,维护人才市场秩序,促进人才市场的健康发展,印发了《人才市场管理暂行规定》从此人才市场开始有法可依。省、市相继也加快了人才市场的法规建设。

   1997年4月,省第八届人大常务会第27次会议通过了《辽宁省人才市场管理条例》。同年8月,我市经市编委办公室批准成立了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与市人才中心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受市人事局委托贯彻执行上级有关人才市场管理的政策、法规,指导全市人才市场建设,负责全市设置各类人才服务机构、人才招聘活动的审批,受理人才流动争议协调和仲裁。

    1997年10月,《抚顺市人才市场管理办法》,经市政府第74 次常务会议通过。我带领市场管理部的同志承担这个法规起草工作,上下经过多次修改,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当天,我陪同市人事局局徐兴中长在湖边宾馆参加了这次常务会议,记得,兴中局长念完文稿后,与会人员进行议论,也有市领导提问,局长和我一一作了解答,最后骆琳市长表态说:这个稿子写得很好,文字也比较通畅会议顺利通过。不日,由市长骆琳签署第32 号政府令在《抚顺日报》刊登,这是市人事局唯一的一部经政府批准的行政法规,至今还在实施。

   1997年是我市人才市场建设的火爆年,这一年除完成了法规建设外,还召开了97春季人才招聘洽谈会和我市第九次人才交流大会;开放了企业经营者人才市场;开通了人才市场工资报价系统;相继开放了顺城区、原露天区、新抚区人才市场,缓解了我市东部、中部地区人才供求矛盾,对加快我市区域性人才市场的全面开放起到了推动作用。 

             人才市场的足印(二)

    (1998年6月,在我市首届民营企业人才招聘会上,接受电视台记者采访。)

    1998年,我市开放了多种形式的人才市场,如季节性人才招聘专场、民营企业人才招聘专场、外向型经济人才招聘专场,日常性人才市场8开市。还围绕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人才资源的开发、培训方面,开展了以高新技术培训为主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师大等名牌高校开展了学历教育;人事代理业务也有新的发展,我市制定了《流动人员参加养老保险办法》;为太平洋保险公司抚顺分公司聘用佣金制雇员进行合同鉴证;受市社会保险总公司委托为人事代理人员代办养老保险业务,全年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发展人才市场

            人才市场的足印(二)

         (图为1997年10月全市第九次人才交流大会,左二作者,左三局领导)

 

    1998年5月,推行了人才市场会员制,我们组织召开抚顺人才市场会员制成立大会,有87家用人单位入会参加,人才市场的网络逐步走向上社会化。

    1999年6月18日,市人才中心与市电信局合作开通了抚顺网上人才市场,进一步密切了同全国各地人才市场的信息联系,为招聘人才和求职择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它标志着我市人才市场由有型市场逐步向无型市场转变,进一步推动我市人才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1999年6月为落实市委、政府招商引资的部署,为我市外商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用人环境,我们在市人才市场组织召开了抚顺市外商企业人才招聘洽谈会,从沈阳来了20多家企业来招牌,吸引了两千多人来参加会议,产生了较大的轰动。

    2000年年初,“抚顺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推荐中心”划回市人事局,张利民副局长任主任,我兼任副主任。6月中旬,开始首次应用现代测评手段对我市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人机对话考核评价。这标志着我市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考核方式实施的改革。

    2005年8月,人才中心调整了人才中心的经营管理机制,将人才市场招聘业务从中心内部划出到人才技术咨询中心,实行了市场的管办分离,人才中心实行两条线运作,一条线搞人才公共服务,一条线搞市场经营;当时人才市场竞争激烈,特别是与我市民办人才市场竞争,主要是我们的人才市场面积窄小,竞争起来我们不占优势,处于被动劣势状态。

    2005年10月,经人才中心主任会议研究决定,将人才市场迁至我市浑河北岸雷锋体育场,在张昊副主任的率领下,经过半年的辛勤努力,终于保住了市场的主体地位。2006年4月,因体育场赛事等活动频繁,加之租金偏高,人才市场又迁回浑河南岸友谊宾馆院内市商业银行原银河酒店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