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用人之道
(二)识才用人
曾国藩重视人才,对于发现、造就人才的方法,他概括为八个字。即“广收、慎用、勤教、严绳。”“广收”,指广泛访求、网罗人才。这是延揽人才之道。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衡才不拘一格。”他反对以出身、资历衡量人“凡有一技一长者,……断不可轻视。”曾国藩认为不能因求全责备而埋没人才。
二是求才不遗余力。曾国藩说:“求人之道,须如白圭之治生,如鹰隼之击物,不得不休。”
白圭是战国时周人,以善于经营、买贵卖著名。他捕捉赚钱卡的时机,就如同猛禽猎取食物一样迅速。
三是注意人才的互相吸引,“得一而可得其余”。曾国藩说:求才“又如趺之有母,雉之有媒,以求相求,以气相引,庶几得一而可得其余。”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曾国藩以青趺子母相依不离,家雉能招致野雉,比喻在求才时必须注重互相吸引,使之结伴而来,相踵而至。收“得一而可及其余”之效。曾国藩求才如渴,每与人通信,交谈,辄恳求对方推荐人才,形成了众多人才互相推荐、相互吸引的结果。他说:“兵可以磨炼而成,欲求将才之辈出,需得未雨绸缪。”
“慎用”,就是知人善用。曾国藩说:“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知人。”“收之欲其广,用之欲其慎。”“慎用”包括两方面得意思。一方面是用其所长,尽其所能。曾国藩以良药不适于病,梁丽之材用于窒穴,牦牛捕鼠、良马守门等比喻,批评用人不当,指出对于人才必须“器使而适宜”,使其特长得到充分发挥。用人所长,这正是领导者的用人艺术。“慎用”另一方面的意思是“量才录用”。曾国藩对人才的使用极为谨慎。他认为行政之要首在立法和用人两项。他说:“吾辈所慎之又慎者,只在用人二字上,此外竞无着力之处。”他用人总是反复测试和较长时间观察,对推荐来的主要官员都亲自考察,并拟出考语。真正做到人尽其才。使用得当。有胆气血性者令其领兵打仗,胆小谨慎者令其筹办粮饷,文采优长者办理文案,讲习性理者采访忠义,学问渊博者校勘书籍。确有把握时,在根据具体情况,保以官职,唯一重任。
(摘编自《曾国藩全书》卷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