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知 青 岁 月(二)回城祭祖

(2007-12-12 16:44:37)
标签:

随笔/感悟

分类: 知青岁月

                知 青岁 月(二)

                     回城祭祖

 

    1969年新年前夕,在农村我接到了父亲从家打来的“奶病故速归”的电报,我为陈家长孙,即为贤孙,理应为祖母进孝送终。我冒着凛冽的寒风连夜乘车从农村赶回家中为奶奶出殡。我到家后奶奶的灵柩已经起运,我哭喊着乘车赶到了墓地英石沟算是为奶奶送了终。我的祖母享年78岁,勤劳、善良、慈祥、倔强,我出生后妈妈有工作,我一直跟随在奶奶身边,是她老人家屎一把尿一把,一口口嚼着高粱米饭喂我,在苦难你的岁月里把我拉扯大,看着我一天天懂事,一直到我上小学.我奶奶有“重男轻女”的思想,我为陈家长孙,奶奶固然十分疼爱我,她经常将存放在箱子里的一些好吃的趁孙女们不在跟前时,偷偷地拿给我们孙子们吃。她劳苦了一辈子,听父亲讲,因爷爷英年早逝,她领伯父、姑母艰难度日,为了维持生活,她中年整天起早贪黑推磨摊煎饼,她老人家与我们度过了六十年代的艰难困苦的难忘岁月。记得当年粮食紧张实行定量供给,每天人仅九两粮,我将奶奶从伯父家接往我家时,我向伯母要粮,连个面袋都没有,是用奶奶的布衫包裹点面粉来到我家住。这段艰难的岁月我仍刻骨铭心,永志难忘。

      下乡后不久,有两件事使我记忆很深:一件是”驴肉饺子”.1969年新年生产队杀了一头驴,分给青年点包了驴肉馅饺子.我因回抚奔丧没有赶上,同学便给我留了些放在箱子了,新年后我从家回去的一天夜里,几个要好的同学将我从梦中叫起,点起了小地炉子,也不知用谁的铝洗脸盆,便给我煮起了驴肉饺子……饺子的面不是很白,可能是放得时间长了的原因,饺子折都干巴了,但味道还挺鲜美,我深领了同学的一片深情,更品味了乡亲们所说”天上的龙肉,地上的驴肉”之真谛.

    另一件是“荤油拌饭”.因农村青年点伙食单一油水少,不知是谁出的主意,从家里捎荤油拌高粱米饭吃.保中同学回抚去了我家,母亲特意拿铁路上用的饭盒装了满满的一盒大油托他捎来,当天晚饭时我便慷慨地分给大家吃,热腾腾的红高粱米干饭,再拌上两匙白大油,吃起来果然很香,大家的嘴上都油光锃亮 .吃着吃着,不知是谁发现了秘密,原来饭盒的底部还有油梭子,拌上比大油还香,这样大家就都开始向饭盒底部挖掘掏起油梭子来,就这样一大饭盒大油不到三餐就干干净净了.

    我下乡后大约半年左右的时间,因我们这个生产队较小,知青较集中40多人不便于管理。场部知青办决定将我们这个大知青点分开,分到了农场的最南边,苗岗子分场黄岱子和大民圈去了,我们这些初中同学从此在农村一分为二,南北两地了,相隔30多华里.我仍留在铁北分场北四家子队,做了知青点的点长。

    农村四年艰辛劳作我几乎都经历了,去边外(阜新县)山里打石头抡捶掌钎;去外地出民工兴修水库;冒严寒打深井通宵达旦;抗洪水奋力护堤排险;以砖作枕合衣而眠护场院;煤油灯下自己缝补衣衫……我们正值青年,纯真质朴,血气方刚,艰辛劳苦一一饱尝,真可谓“劳其筋骨,苦其心志”使我们年青的意志和品格经受了磨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