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石油工业发端以来,石油资源稀缺与充足之间的争论经久不衰。2003年以来,国际油价持续高涨,市场似乎正在朝着悲观方向发展。应该说,石油资源稀缺总是存在的,但石油资源耗竭的论断却言过其实。从发展的观点看,全球石油资源充足,至少在21世纪相当一段时间内,世界石油供应有充分保障。2003年以来国际油价的持续波动和上涨并非资源短缺问题,而是多种综合因素的结果。
一、石油耗竭资源经济学
石油是一种非再生的自然资源。19世纪中期石油工业诞生以来,国际上对石油资源即将耗竭的担心一直不绝于耳,资源稀缺、耗竭与充足之间的争论经久不衰。2003年以来,国际油价在波动中节节攀升,一路走高,能源安全问题再次牵动着世界经济的神经,甚至有人发出了“石油危机”再现的警告。近期国际石油市场的急剧变化引发了人们对石油资源稀缺或耗竭问题的担心,并在某种程度上被认为是导致国际油价上涨的根本原因。
其实,20世纪90年代末,“石油危机”即将再现的警告就已经响起,以Campbell和Laherre`re为代表的一些国际石油地质学家建立了新的数学模型,同时应用混沌理论,来预测世界未来的石油生产和供应曲线。根据这些石油地质学家对全球常规石油资源的重新估计,世界在新千年的最初几年将面临一场灾难性的石油危机。其理论依据主要有以下四点:
其一,全球常规石油资源出于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原因被“高估”了。Toledo大学的石油地质学家Hatfield研究了石油耗竭问题20年。他认为,过去所报道的大部分石油储量的“增长”是值得怀疑的,主要是来自“修改”过的估计。1988~1989年,6个OPEC国家(委内瑞拉、伊朗、伊拉克、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突然大幅度地“修改”了它们的探明石油储量数据——从42%到197%的增长——比原来估计的探明储量累计增长了2870亿桶,几乎占1987~1990年间全球石油探明储量增长的总和。Campbell和Hatfield认为,石油储量在一年间就增加了2870亿桶,比美国曾经发现的所有石油资源还多出40%,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长期以来,几乎所有公开的世界石油探明储量数据大多来自《油气杂志》和《世界石油》这两份“权威”商业杂志。每年,这两份杂志都要询问世界各国政府和石油公司,之后出版它们得到的、“不能证实”的产量和储量数据。而这两份杂志的估计数字本身就出入较大,其可信度值得怀疑。例如,1996年,《世界石油》估计前苏联的探明石油储量为1900亿桶,而《油气杂志》的估计仅为570亿桶,两者相差了1330亿桶;《世界石油》估计全球探明石油储量为11040亿桶,而《油气杂志》估计是10180亿桶,两者相差860亿桶。Campbell认为,一些石油公司和国家政府对它们提供的储量数据“常常是故意模糊”,其概率在10%到90%之间。对于石油公司来说,夸大的数据能够使公司的股价升值;对于石油出口国而言,可以提高这些国家的石油出口配额,或是为了吸引国外的投资和技术。非OPEC国家也不例外,1997年,59个国家说,它们的储量与1996年相比没有什么变化。由于储量是随着油田的耗竭而自然减少,或者随着新油田的发现而增加的,因此,年复一年几乎没有变化的储量数据令人怀疑。Ivanhoe则把这些被夸大的石油储量看作是一种“政治储量”,即石油储量被政治化了,是为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利益服务的。例如,某些国家和石油公司通常把天然气换算成桶石油当量(BOE)来增加它们的石油储量数据。然而,天然气既不是原油的经济当量,也不是原油的社会当量,油气不分,探明石油储量数据就搀杂了水分。刨除被夸大和被高估的石油储量,Campbell等人的分析结论认为,到1996年底,全球探明的常规石油储量只有8200亿桶,远低于《油气杂志》和《世界石油》的估计数字,说明了常规石油资源的稀缺性。
其二,全球新油田发现率自70年代以来一直在稳步下降,未来全球新油田的发现和石油供应的增长将是有限的,因而也是稀缺的。目前80%的全球石油产量主要来自1973年前发现的300多个大油田。全球石油发现率的高峰期是在上世纪60年代,自此以后,发现率一直在稳步下降,大油田发现的概率越来越低。Campbell认为,石油工业已发现了90%的常规石油资源,是导致石油资源发现率越来越低的根本原因。并且,地球上的常规石油资源总量可能比原先的估计要少得多。Campbell和Laherre`re的研究认为,地球上的常规石油资源总量为1.8万亿桶,其中,到1996年,石油工业已经采出了8000亿桶,尚余1万亿桶可供开采(包括1800亿桶的待发现储量)。
其三,世界常规石油产量在21世纪初将达到顶峰,之后将呈长期下降之势。从经济学的观点看,世界什么时候耗尽石油资源无关紧要,关键在于,产量和供应量什么时候开始下降,超过此点,油价将上升,除非需求同时下降。Campbell运用Hubert曲线理论分析认为,当累计产量超过最终可采资源的临界点(midpoint)时,也就是9000亿桶的时候,世界石油产量和供应将开始下降。按其1997年的分析估计,全球石油产量的顶峰期将在2002年前后达到,此后,全球石油供应将开始逐渐下降,并呈长期下降之势。更严重的是,到2010年左右,许多中东产油国本身的石油产量也将超过“临界点”,因此,2010年以后,全球石油供应下滑的步伐将越来越快。
其四,中东OPEC国家的石油市场份额和操纵市场油价的能力日益增长,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由于常规石油资源的稀缺性和资源分布的失衡、石油需求的稳步增长以及全球石油产量高峰期的来临,中东石油在未来世界石油供求平衡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突出。未来数年内,世界将不得不再次依赖中东,特别是5个海湾国家——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联酋——的石油供应,以弥补其他地区不断减少的供应和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的差额。数年之内,中东OPEC国家的石油市场份额将超过30%,接近上世纪70年代爆发石油危机时的水平。到2010年,这一比例将可能达到50%。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Campbell认为,1973年石油危机之所以发生,5个中东OPEC国家之所以能够急剧提高油价,并不是因为石油的短缺,而是因为这些国家垄断了36%的世界石油市场。目前,全球石油需求正以每年2%的速度增长,高出90年代石油业的普遍预期。如此巨大的需求,与日趋减少的供应,预示着世界将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果石油消耗如此迅速,这同时也是对国际能源安全的巨大挑战。
总之,石油资源的本质在于其非再生性和稀缺性,地球上常规石油资源量是固定不变的,供应是有限度的,而人类的需求永无止境,这是石油耗竭经济学的主题特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