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海随笔
(2015-10-24 19:07:46)
标签:
娱乐 |
根據《宋史
北宋苏辙的《龙川别志》中就记载有徐复少年学六壬时曾请教一个僧人的故事。原文如下:
复少时学六壬,闻州一僧善发课,州有一衙校偶问之,僧曰:“大凶,法当死于市。”校曰:“吾幸无他事,安至此?”僧曰:“君还家,夜漏将上,有一异姓亲叩门,坐未定,上有马相踶不解,取火视之,其一牝马也,有胎已堕,驹三足。如有此,君死无疑,不然亦不死也。”
其人归,候之,皆如僧言,大惊。旦起问僧何以脱祸,僧曰:“吾无禳除法。惟有远行可以少解。”
用其言,乞归农,州将怜而许之。遂为远行计,即登舟,适有事,当略还家,将登岸,与一人相遇,排之,堕水死。州知其故,以可愍讞(yan)之,得减罪。
复从僧学其术,僧曰:“吾术与君术无异,而所以推之者,则不传也。”
复曰:“姑告彼课日时,吾自推之。”
僧曰:“尽子思虑所及。子所不及,吾无如之何也。”
复推之累日,尽得僧所见,而不见驹所堕三足。
僧曰:“子智于此,不可强也”
终不复告。
遁甲今译:
徐复少年学习六壬术时,听说州内有一个出家的和尚,精通六壬术。
曾有一个差役找僧人推算,僧人推算后对差役说:“你所得的课象很凶,以课象来看,你会触犯刑法,被处死”。差役说:“我没有犯什么事呀,怎么会有如此结局呢?”僧人对差役说:“你今天回家,快到傍晚的时候,会有一位外姓的亲戚来敲你家门,当你们刚刚坐下没多长时间,就会听到门外有马声,而且动静很大,你因此拿来火把出门去看个究竟,看一头母马正在产子,小马驹已经落地了,而且产下来的这头马驹是有三条腿,如果我所说的这些情景真的发生了,那么,就会应验我给你的推算,你必死无疑。如果这些情景没有发生,那么,你也不会有什么事发生,更不会死了。”
差役听完了僧人的推算,半信半疑回到家等候以验证会不会真如他说的事发生。果不其然,当晚出现的情景的与僧人所推算的丝毫不差,差役一夜没睡,第二天等不到天大亮就去找僧人寻求破解的方法。
僧人说:“我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能彻底破除你将要发生的灾难,”不过,你可以选择出门去避一避,或许能减轻凶难的程度。
差役听从僧人话,回去向领导辞职,要求回家务农,领导得知此事,也很同情差役的处境,同意他辞职回乡。差役立即收拾行李上船远行回乡,正准备登船时,突然又想起还有一事没办完,只好又返回一趟去办事。办完事回来坐船远行,就在船即将靠岸的时候,与一个人相撞,将那人撞下水中淹死。因此被官差抓捕入狱,官府听说了差役的遭遇,最终还是减缓了他的死罪。
徐复听说了此事后就去拜僧人为师。
僧人对他说:“我所学的六壬术和你所学的六壬术也没有多大区别,只是一些推算方法稍有不同罢了,但是这个推算的具体方法我不能告诉你。”徐复只能要求僧人将他当时给差役推算的时间告诉他,他要试着推演一次,看也能否推测出僧人推算的一些情景来。
僧人说:“这个可以,你尽你自己的所学,所悟去推演吧,如果还是推不出来的话,我也没办法。”
徐复回来后用几天时间潜心去推演,将当时僧人所推算的几个情景都推演了出来,惟独母马生驹三足怎么也推演不出。徐复又去找僧人,僧人说:“你的智慧也只能到此,不要再强求了。”徐复再想请教,僧人避而不言。
遁甲注:
在这个故事中,僧人所推演的情景应该是属于克应一法。克应在奇门遁甲中分为,九星克应,八门克应,三奇克应。以九星克应与八门克应为要。如:天柱星值子时,有火光从东至,狂风四起,孩童嘀叫,缺唇人来应,作用后,六十日内,如遇蛇犬伤人,须防血光破财之事。文中如应,就是这个象要出现才会有后面的血光破财,应是关键。不应,也就不会发生后面的事。克应是一种预兆,对有些人事有一定的连贯作用,易占高手多能将克应与数结合起来判断事情的吉凶,常有奇验。克应是指某一时空内,周围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这些情景的出现对人事必将产生一定的作用,或吉或凶。
克应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提前推算出,一种是现场出现。能提前推算出来的才是真正的高人,能现场抓住的,也算是高手。
以上故事也同时说明,术数要想达到一定水准,必须要得明师传授真法。中国文化自古讲究师承,如果没有师承,仅靠书本为师,则难有大成就。玄学有些东西是不能公开化与大众化的,所以好多真法自古以来都不能写进书本里,而是口传心授承传给极少数人而已。既是有诀也散于各书,藏于章节段落,非聚一节而作要论,此为给有心者留有一丝曙光,而走马观花者岂能窥其一角?
理要自研,法需师传。
既然是法,岂能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