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奇门遁甲的演局程序
(2010-01-05 19:49:50)
标签:
杂谈 |
第一节:定时
要演成一个完整的奇门遁甲时空图,必须先要确定用事的时间(既事物产生、发动、问事、行动、出行、外应的时间等等),如2007年4月3日16:40分,有人来问事。查万年历2007年4月3日16:40分就为:丁亥年癸卯月(因未交清明节,故仍为卯月)丁卯日(根据日上起时法,丁壬庚子居就可推出16:40分为)戊申时。
第二节:定局
所谓的定局:就是根据在求测、用事的时间范围内,确定应该使用阳遁布局,还是阴遁布局以及所用的局数。这时就牵扯到很重要的几个环节:符头、节气、置闰、拆补。
1、
奇门遁甲定局分阳遁与阴遁。冬至后阴气盛极而阳气渐生,阳长阴消,故冬至后一阳生,如用事时间在冬至节气后,夏至节前,都依阳遁来布局。夏至后阳气盛极而阴气渐生,阴气生阳气渐消,故夏至为一阴生,如用事的时间在夏至节后,冬至节以前,都以阴遁来布。
如上面的奇门遁甲用局表,每宫统领三个节气,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正好分配到八宫。二十四节气的分布都是依时令与宫位相对应来排列的。冬至一阳生,那么古人为什么要规定冬至为一、七、四,小寒为什么要规定为二、八、五;大寒为什么要规定为:三、九、六?而不用其它数字组合?古人确定的依据在那里?其规律又是什么?
现在我们来仔细分析:坎宫后天数为一,地支为子,每年冬至的节气在十一月子月。冬至为一阳生,此时阳气上升,冬至之气与坎宫之时令相应。坎宫数为一,所以冬至的上元就从阳遁一局开始。那么中元为什么要用七?下元为什么要用四?中元为什么不用二、三、六……下元为什么不用八、七、五……?先看下图:
辛 |
|
已 |
|
0 |
庚 |
壬 |
|
戊 |
癸 |
|
庚 |
壬 |
0 |
癸 |
|
戊 |
|
已 |
辛 |
||
|
戊 |
癸 |
已 |
辛 |
|
壬 |
|
庚 |
冬至上元
奇门遁甲布六仪(六甲)以戊、已、庚、辛、壬、癸、丁、丙、乙为顺序,阳遁依宫数顺着飞宫(地盘不转,要依宫数飞九宫)如冬至上元:依戊一、已二、庚三、辛四、壬五、癸六,此为六仪落宫。(因三奇不遁甲,故未写三奇落宫位置,我们在这里是研究定局的规律,而非正式演局,请大家注意)通过以上分布,我们发现癸为尾,飞乾六宫,六仪(实则为六十甲子)分布完毕,接下来的中元则仍以戊(重新分布六十甲子)为头在上次(上元)癸的下一宫0紧跟着癸后面一宫七宫来飞布,戊七,己八,庚九,辛一,壬二,癸三。下元戊又跟在癸后面在四宫飞布:戊四、已五、庚六、辛七、壬八、癸九,这样冬至三元飞布完毕。其余的大家可以自行依次类推,阴遁也一样,只是逆飞九宫而已。
从以上飞布结果发现,每个节气上、中、下、三元的用局数都是有其规律的。规律依六仪落宫为基准点,中元、下元所用的局数是:依据上元六仪癸(癸亥)的最后落宫,而中元、下元戊(甲子)则紧跟其癸(癸亥)上次的落宫之后进行分布,从而决定了中元,下元该用的局数。不难看出,如阳遁:冬至之气则从一宫之坎开始,通于兑宫之七,再通于巽宫之四,也就是说,冬至之气贯通于坎、兑、巽三宫,此为一气相连。故薛邓林老师云:“若能知三局气之变易往来,天地交媾化生之通窍,则始能详查八方九宫之气,趋生避死矣!”
查节气用表就可知道,在阳遁中以一、七、四组合的用局数三元,只会出现一、七、四;四、一、七,而不会出现阴遁中的一、四、七;七、一、四等用局数字组合,同样在阴遁定局中,三元也不会出现:一、七、四;四、一、七阳遁三元用局数组合,别的大家依次类推。
另外,坎1宫三个节气上元的排列顺序为:冬至上元一,小寒上元二,大寒上元三、艮8宫三个节气上元:立春上元八,雨水上元九,惊蛰上元一、震3宫三个节气上元:春分上元三,清明上元四,谷雨上元五……阴遁从离9宫开始:夏至上元九:小暑上元八,大暑上元七……这也是一定的规律。阳遁每个宫中的三个节气,第一个节气的上元所用数,必是该宫的宫位数,其他二个节气的上元,依头一个节气上元数,按阳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的顺序排列;阴遁依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的顺序排列,从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古人留给我们后人的宝贵文化遗产,都有其严密性逻辑性,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理有据。明白了这些规律,则奇门遁甲定局法之真伪则自显矣!何必争哉?
2: 置闰法与拆补法
置闰法以甲、己符头为主,甲、己符头在节气前面到的古人称作“超神”,甲、己符头在节气后面迟到的古人称作“接气”,甲、己符头与节气同一日到的,古人称作“正授”。当符头超过节气九天时就要重新再用一次此节气的上、中、下三元,但此必须要在芒种与大雪的两个节气内实行,此法就为置闰法了。
拆补:依节气为主,根据交节气的时间来确定用局,再依此日所领的符头确定上、中、下三元。
如依2004年9月1日为例,查万年历9月1日为癸未日,它在处暑节气内,查癸未日由己卯符头带领。甲、己符头临子、午、卯、酉、者为上元;临寅、申、巳、亥、的为中元;临辰、戌、丑、未、的为下元。此符头己地支临卯就为上元,处暑在夏至后用阴遁,以拆补法此日在处暑节气内,处暑三元为一、四、七、就应用处暑上元阴遁一局。而置闰法则,虽白露在9月7日申时才交节,而白露上元的符头己卯却在8月28日提前已到,此为超神,提前使用白露节气的上元,那么依置闰法来定局,2004年9月1日则应用白露上元阴遁九局。
在这里置闰与拆补法的用局就有差别了。拆补2004年9月1日用阴遁一局,置闰2004年9月1日用阴遁九局,同一天两者局数不一,推演出来的特定时空状况就不一样了。到底那种定局法符合自然法则,与真正的宇宙时空才能相对应上,这是难题,自古以来学者对两种定局法都持不同的看法,各自有各自的道理。明池本理曾经就此问题提出“不知超接置闰之法,止接成局,以择奇门日时,盖缘上局反作下局,颠倒错乱,俱无应验,一旦以为不足信,则是起例不明,置闰无法,非局不验真择焉!不精故也”。池本理之说或许有些片面,但还是在强调置闰法的重要性。那么关于置闰与拆补那个更合理些?笔者将在后面做专题论述。
摘自本人的《奇门遁甲应用初探》一书